最近一段時間,大量降雨使得阿根廷減產預期增強,國內外廠商紛紛將大豆進口方向轉至美國,這促使商品基金重回大豆市場,并推高大豆價格。同時,隨著我國進口大豆成本不斷高漲和生豬等養殖逐步回暖,豆粕市場也出現大幅上漲。但目前美國大豆剛剛播種,市場關注的美國產區天氣并未出現異常,豆粕市場缺乏新的利多因素。因此,后市豆粕價格或呈高位盤整狀態。
南美減產利多已被消化
隨著收割過半,南美大豆產量逐漸明朗。雖然4月以來頻繁降水使阿根廷圣達菲省等地的大豆收割進度放緩,產量遭受一定損失,但該因素已經被市場消化,后續影響預計有限。預計阿根廷大豆產量在5550萬—5600萬噸,較美國農業部4月預測的5900萬噸降低300萬—400萬噸;巴西大豆產量預計在9900萬—9950萬噸,略低于美國農業部預測的10000萬噸。
雖然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均不及預期,但兩國總產量為15500萬噸,與去年的15860萬噸相差無幾,且明顯高于前年的14010萬噸。由此可見,南美大豆減產并不嚴重,并不能持續支持國際大豆價格大幅走高。
美國大豆種植較為順利
過去一周,美國天氣較為理想,玉米播種已經過半,大豆播種也已經完成25%,高于過去5年21%的均值。雖然眾多機構預測今年出現拉尼娜現象的概率較大,但目前美國作物產區播種有條不紊,在災害性天氣出現之前,市場難以繼續走高。
進口大豆陸續到港
隨著南美大豆上市,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逐漸增加。海關數據顯示,4月我國進口大豆707萬噸,1—4月累計進口大豆2333萬噸,同比增加237萬噸,增幅為11.4%。預計5月進口大豆到港量為800萬—820萬噸,6月預計到港量為800萬—820萬噸,7月預計為760萬—780萬噸,8月預計為700萬—720萬噸。
總體來看,5—8月將有約3100萬噸進口大豆到港,略低于去年同期的3149萬噸,但仍屬于較大進口到港量。
國內豆粕供應相對充裕
由于國內大豆供應充裕,各地油廠開機率一直較高。目前,國內沿海地區油廠豆粕總庫存量為78萬噸,較一個月前增加10萬噸,亦高于去年同期的58萬噸。然而,目前豆粕銷售的未執行合同為313萬噸,與4月初317萬噸相比變動不大,亦與去年同期的311萬噸接近。未執行合同量變化不大,而庫存量有所增加,這預示著豆粕市場的壓力在逐漸增強。
除此之外,過去兩個多月,國家相關部門對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的流向進行嚴格檢查,這導致港口分銷大豆只能重新流回大豆壓榨廠。同時,國內已經處于播種季節,陳季臨儲大豆、玉米等輪儲、拍賣將逐漸展開,國內大豆原料供應變得充足。國內生豬等養殖雖然有所恢復,但對豆粕消費的提振作用較為有限。在缺乏新利多的情況下,豆粕價格預計將保持高位振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