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粵菜價漲四成價格兩位數成常態 專家:還得繼續吃貴菜

   日期:2016-04-1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22    
  蔬菜總體價格同比去年上漲約四成,專家稱正值斷檔窗口期大家還得吃貴菜
 
  家不好當,給多點家用吧!因為很多蔬菜的價格兩位數都已經成了常態。
 
  豬肉價格大漲經報道很多人已經知道。但實際上,近日伴隨“二師兄”一起飛起來的還有菜價。春節過后本應逐步下降的菜價今年卻保持一定幅度上漲。據悉,在廣州,春節后以本地菜心等為代表的不少葉菜類已經從春節期間的20元(單位為500克,下同)左右回落至10元,但瓜豆類蔬菜清明節前再次回漲。市場蔬菜總 體價格依然偏高,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漲四成左右。此外,蔥蒜等近日可謂“漲勢撩人”,同比上浮3元左右。
 
  ■記者走訪

  青豆角貴的賣到12元

  買蒜頭大的一個兩塊
 
  “冬瓜實在太貴了,差不多5元一斤了,去年也才2元一斤……”家住廣州天河區石牌肉菜市場附近暨南花園的王阿姨向新快報記者講述道,偏愛用冬瓜煲排骨湯的她,以往每次都要買兩斤,現在通常只會買一斤。
 
  昨日,廣州城區多個菜市場的檔主向新快報記者表示,相比于春節期間一路領漲的干水菜心等葉菜類已經有小幅回落而言,瓜果類價格雖在春節后曾小幅回落,但清 明節前再次回漲。其中,青皮冬瓜、白豆角、茄瓜、苦瓜等不少瓜果類可謂是漲漲不休,部分菜市場批發價直逼去年的零售價。
 
  “去年青皮冬瓜批發價格是1.8元-2元,現在拿貨價都要5元-5.5元,而去年青皮冬瓜的零售價才是5元-6元”天河區珠江新城獵德農產品市場的檔主劉先生告訴新快報記者,青皮冬瓜今年的拿貨價與去年的零售價可謂是不分上下。
 
  在越秀區豪賢肉菜市場經營蔬菜檔口三年的張阿姨也向新快報記者證實不少瓜豆類蔬菜漲幅比較大。“比如說白豆角,基本零售價是6元左右,相比于去年貴了2元。這主要是我們拿貨價提高了,去年批發價差不多3元,今年就是5元了。”
 
  傍晚正在越秀區東川新街市購買白豆角的張小姐告訴新快報記者,市場中的白豆角賣到10元,而青豆角是10-12元。
 
  “白豆角、茄瓜、苦瓜等瓜果每斤差不多要比去年貴2元左右,像冬瓜、白豆角這樣身價翻一番的也不足為奇”寶華生鮮街市的多個檔主向新快報記者介紹到。
 
  最近和“二師兄”一樣吸引各路眼球的還有大蒜甚至讓不少街坊驚呼“蒜你狠”沉寂六七年之后,又有卷土重來之勢。昨日,新快報記者走訪城區多個菜市場,發現大蒜多在10元以上。
 
  在天河區珠江新城獵德農產品市場購買蒜頭的劉小姐表示,“市場賣的蒜頭8元。稍微大點的蒜頭一個就得兩塊錢了。”
 
  定期往江南果菜批發市場運送大蒜的山東菏澤商人王先生告訴新快報記者,自去年11月起大蒜就開始漲價,現在的蒜價比春節前還貴,也比前幾年貴。“即便是在山東,大蒜現在的零售價格在7-10元不等,去年同期也就四五元錢。”
 
  ■檔主直言

  批發價漲得太厲害

  上等品大家拿貨反而很謹慎
 
  不同市場的多個檔主都向新快報記者表示,今年蔬菜價格整體相比于去年上漲了40%左右。廣東省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4月6日發布的《一季度廣東省主要農產品價格分析與展望》也顯示一季度全省蔬菜平均零售價為4.6元,同比大漲39.12%。
 
  蔬菜價錢上漲,也讓不少蔬菜檔主有些無奈。已在東川新街市經營蔬菜檔15年的王婆婆告訴新快報記者,西紅柿今年拿貨價已經上升至5元,售價最近幾天一直是6元。“不敢提價,價錢一高,買的人自然就少。一般都是進價加上運輸、檔口費之后,稍微加上幾角錢。”
 
  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專賣西紅柿的檔主肖先生也表示,其經營的貨色普通的溫州西紅柿現在批發價也是3元,而去年3元的批發價是可以拿到上乘的山東、海南西紅 柿。“前來問價的人不少,但是拿貨沒有以前爽快。不少老主顧去年都主動要求拿品相好點的西紅柿,今年反倒都是要求拿品相中等的。”他表示,采購預算一定的 拿貨者更愛批發600元/200斤的西紅柿,而不是700元/200斤的西紅柿。
 
  檔主們除了拿貨前會反復權衡價格,不太干脆外,不少檔主也直言能拿到貨已屬不易。“去年個頭太小的西紅柿,一般從大棚采摘的時候就已經被淘汰掉了,更別說 進入江南果菜批發市場交易了。今年,有這種貨拿我就知足啦。”前來江南果菜批發每斤一元西紅柿的檔主文先生講道。
 
  “今年是歷年菜價最高的一年。”在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從事了十多年蔬菜販運生意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去年山東不少種植大蔥的農戶都愁銷路,爛在地里的大蔥不在少數。現在,但凡有山東大蔥,都照收不誤,反倒還絞盡腦汁從福建、江西等地拉貨。”
 
  專家分析

  大范圍極端天氣是主兇

  目前青黃不接,還得繼續吃貴菜
 
  廣東省蔬菜產業協會副會長陳日遠表示自去年冬季以來的多重不利天氣疊加導致蔬菜整體產量跟不上。“去年大范圍的極端天氣、今年2月份的倒春寒以及4月份的暴雨天氣,使得菜價同比漲幅近四成,且久居高位。”
 
  廣州市發改委4月11日發布的分析報告也證實,大范圍極端天氣導致蔬菜減產。據悉,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廣州市總雨量是常年的5.6倍,1月24日更出 現建國以來的首次降雪,造成廣州市部分在田蔬菜受災,加上葉菜生長周期緩慢,廣州市蔬菜尤其是菜心等葉菜供應量下降了六成。春節前后的連續寒潮天氣影響了 全國范圍的蔬菜生產,導致部分大路菜如大白菜、冬瓜等品種價格賣出歷史高價。海南大批的冬瓜苗株未能挺過寒潮,寒潮后的補種生長情況也不理想,畝產普遍下 降超過20%,導致部分時間冬瓜的產地收購價格最高達3.5元。
 
  陳日遠也進一步指出,惡劣天氣對菜價的影響乃是全國性的。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4月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就公開表示,近期全國范圍內的蔬菜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天氣因素影響。
 
  此外,多位市場人士表示,去年極寒天氣來臨前的暖冬導致不少供貨商賤賣出貨,致使后期遇上極端嚴寒天氣,供應鏈條顯得越發緊張,這也進一步加劇蔬菜市場供應的嚴峻形勢。
 
  部分蔬菜生產基地種植結構的調整也導致部分品種供應減少。“以冬瓜為例,去年冬瓜價格偏低,本省清遠、英德、臺山等冬瓜主產區菜農改種其他品種,導致本省冬瓜產量大幅減少,只能依靠海南、云南等地供應”,陳日遠指出,供應量減少,價格自然上升。
 
  多位市場人士均表示,當前正處于云南、海南等外地供應菜減少而本地菜又未上市的青黃不接時期。
 
  “廣州本地葉菜類現在處于上市淡季,而往年瓜豆類正值上市,但因寒潮、雨水、倒春寒等原因導致比往年推遲了半個月到20天。”陳日遠表示,前期出來的菜到 了尾聲,下一季的菜還沒正式登場,當前正值蔬菜斷檔的窗口期。他指出,當前市場蒜頭價錢強勢,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市場仍以去年的陳蒜為主,新蒜8、9月 份才會上市。
 
  發展方向

  菜地保有量紅線不可破

  著手提高蔬菜自供能力
 
  多位業內人士坦言,相比于廣州市第二、第三產業的現代化程度而言,廣州市農業的發展仍舊處于初級、粗放階段,產量、價格等優勢并不顯著。在這種背景下,一 方面,農業的用地保有量成為越發重要的命題;另一方面,除了科學進行監測預警與調控管理外,政府還應從農業用地租期、產業規劃、產銷對接等方面積極促進農 業轉型升級。
 
  “始終如一地加強對老菜地的保護,合理規劃建設城市周邊的新菜地,穩定城市郊區蔬菜面積,還要根據人口的遞增量、消費量等來調整蔬菜供應量。”陳日遠指出,菜地的保有量是穩住“菜籃子”的前提。
 
  另一位專家對此也持贊同態度。他還指出政府部門應該從租期放寬、租金補貼等方面去引導菜農批量化生產,而不是小而散的家庭種植模式。“白云區的農業用地多 出租給外來菜農種植,租期多在兩年左右,而蔬菜大棚的投資成本多是在10年左右才可以回來,農戶缺乏足夠動力去進行大棚等產業化種植;另一方面,相比于上 海市周邊每畝菜地每年800元的租金而言,廣州菜地租金較高。他還進一步表示,在此基礎之上,政府還需合理規劃蔬菜種植品種,形成差異化的品牌競爭模式。 “比如鐘落潭龍塘蘿卜、江高廖江韭菜、人和霸王花、石門鴉崗木瓜、白云草等等,形成一村一品,這樣才可以實現產業化種植,降低生產成本”。
 
  陳日遠也從蔬菜產業化發展方面指出,廣州市政府可以從指導農戶運用先進的技術、優良的品種等方面,以獲得高產量的農產品,夯實菜籃子基地的建設,提高自身的蔬菜供應能力。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