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天氣轉暖,往年里已經可以吃上便宜菜;但是記者走訪發現,今年的蔬菜價格卻一直居高不下。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
在石家莊一家社區便民超市門口,市民陳阿姨剛剛買完菜出來,提到菜價,她說貴的不行,“我以前買蔥都是成捆兒的買,我現在買蔥都是一兩棵的買,沒辦法,掙那點工資都快不夠開銷了。你看看,這兩棵蔥多少錢,八塊八一斤,基本上就是九塊,你看看這蔥,這么兩棵就不到七塊錢。”
超市里的大蔥八九塊錢一斤,小區門口的路邊菜攤上,大蔥也在六塊錢左右。不僅大蔥,西藍花的價格也貴得驚人,已經賣到九塊多錢。商販張女士說,按成本算的話,賣九塊錢一斤都不賺錢:它里邊一半都是冰,用冰冰過來的。
大蒜八九塊錢一斤,蔥頭三五塊錢,西紅柿四塊多,黃瓜也兩塊多一斤。記者走訪發現,大多數蔬菜價格比去年同期都高出20%左右,部分蔬菜價格甚至翻了一番,大蔥去年同期才兩塊多錢。
正在買菜的市民王女士說,蔬菜已經貴到在家里想吃碗打鹵面都有壓力的程度。她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小區門口的面館里,一碗面是七塊錢,人家做好的;但是要是自己回家做打鹵面,買兩根黃瓜一個西紅柿就六七塊錢,再買一塊多面條,就七塊多了。
菜價再貴,菜還是得吃,王女士說,為節約開支,她和幾位鄰居已經開始在家里自己種小蔥,養蒜苗,“現在不都在陽臺上種點蒜苗什么的,有時候你要是吃個火鍋或者面條,掐一把蒜苗或小蔥,這不就是個鹵嗎,反正就買一個西紅柿,狠狠心唄”。
居高不下的菜價卻并沒有給經銷商帶來可觀的利潤,北國超市采購經理史云偉說,近期,北國超市的蔬菜銷售額不升反降,“整體的貨品價格偏高,它是由收購價導致的,不是由終端市場導致的。由是成本決定了終端市場的售價。”
史云偉說,今年的蔬菜價格偏高和供求有關系。目前超市在賣的蔬菜大多是來自海南、江浙等地的外地菜,年初時這些地區的寒潮、洪澇等災害導致蔬菜產量銳減:南方鬧災,導致南方的蔬菜產量大幅下降,產量的減少導致貨品的價格上漲。以大蔥為例,去年同期大蔥的進貨價是9毛錢一斤,今年卻高達四五塊錢。
此外,北方本地菜的大量上市時間比去年大致推遲了一個多月,南北方蔬菜交接不上,這也進一步加劇了蔬菜價格的上漲。
不過史云偉也提到,隨著目前山東菜及后續本地菜源源不斷的供應,菜價高溫正在緩緩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