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緣何從春節持續上漲至今?除1月份“霸王級”寒潮和蔬菜季節性“春淡”等原因外,還有哪些“無形之手”拉升了菜價?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遭遇“霸王級”寒潮和“春淡”
“春節前那場‘霸王級’寒潮凍死凍傷了不少露地菜,造成從節前到現在,蔬菜供應量銳減。”溧水和鳳鎮萬畝蔬菜基地華成蔬菜合作社社長路曉華說,那次寒潮,夜里溫度降到零下9℃—10℃,不少露地菜被凍死凍傷,尤其是青菜,即便沒有凍死,凍傷后也無法上市賣了,菜農怕錯過機會,大多把地里能采收上市的菜全采收了,造成開春后市場少菜、缺菜。
“本來春季就是蔬菜青黃不接的時節,寒潮傷菜更加重了‘春淡’缺菜狀況。”江寧橫溪街道寧光社區晟鮮果蔬家庭農場主張靜說,如果不是大戶,沒有建大棚搞設施農業,菜農種露地菜基本按時令來,播種要等到開春沒有霜降后才開始,如這個季節的露地空心菜、茄子、辣椒、瓠子、西紅柿、絲瓜、毛豆、豇豆、四季豆、南瓜等,至少要到5月上中旬才能采收,那時菜價應該會回落。
江寧谷里蔬菜基地種著南京面積最大的露地防蟲網蔬菜,基地負責人張端喜說,往年蔬菜供應“春淡”期,市場仍有不少過冬的蔬菜能接濟,但今年市場過冬蔬菜量少價高歷年來情況最嚴重,供應量減少了50%左右,價格更是漲了一兩倍。
大幅減產帶動價格上揚
從來源地看,南京市場中的蔬菜多數來自外地。外地菜出現38年罕見暴漲,主要原因是產量大幅下降。
眾彩物流蔬菜批發大戶譚強在云南及安徽均有蔬菜直供基地,每天銷量約50噸—60噸。他告訴記者,1月的“霸王級寒潮”,影響了整個南方蔬菜產區,蔬菜大幅減產。“比如,海南毛豆減少了70%,云南蠶豆減產甚至達到七八成。”
江蘇康潤蔬菜公司劉志強說,今年海南等地青椒原本是種植面積最大的一年,但因為寒潮大幅減產,結果造成青椒批發價比去年同期上漲了約70%。
此外,外地蔬菜大多通過公路貨運方式長途跋涉來到南京。流通環節的鏈條過長、公路貨運成本上升,都推高了菜價。
種植、流通等成本逐年增加
“以前用一個工,一天只要五六十塊錢,現在沒有100—120元請不到人。”溧水種菜大戶洪念忠說,城里人只看到菜價漲,不曉得種菜成本也在漲,像人工之類的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今年肯定還會漲。
路曉華說,眼下至少有三塊成本呈逐年上漲之勢。一是勞動力成本,二是種子、肥料、農藥等投入品成本,三是蔬菜流通成本。南京人(市轄區)每年要吃掉近100萬噸蔬菜,其中除地產葉菜自給率在80%左右外,全品種蔬菜地產菜自給率只有20%—30%,外地菜運輸、人力、儲存等成本,也在年年漲,無形中助推了這次菜價居高不下。
市農委蔬菜園藝處負責人李麗說,寒潮凍菜是偶發性因素,但菜農種菜的人力、投入品、流通成本呈上漲之勢,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造成此次菜價高背后一直存在的“無形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