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季,多地豬肉價格出現持續上漲。在吉林長春,3月份豬瘦肉的平均零售價在每斤14.8元,創6年同期價格新高。五花肉已賣到每斤20元,而肋排更是賣到每斤35.8元。攤主們稱,進入3月后,豬肉幾乎一天一個價…你那里的豬肉還好嗎?
英媒稱中國或大量進口豬肉:國內養豬戶虧本退出
英媒稱,中國規模較小的養豬農戶的退出,使養豬業更長時間處于低迷狀態,中國這個歷來的全球最大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料將超過日本,于2016年首次成為全球最大豬肉進口國。
據路透社3月31日報道,盡管近期豬肉價格大漲,但去年已有數以百萬計的小規模農戶退出養豬業,因之前兩年豬肉價格較低,而且中國推出了嚴格的環保新規。這些養豬戶的退出,減少了種豬的數量,并抑制了中國很快重建存欄量的能力。
行業消息人士稱,2016年中國的豬肉進口可能將首次突破100萬噸,較去年的77.7萬噸至少高出28%。中國消費著全球約一半的豬肉供應。中國還將進口大約同等數量的豬鼻子、豬耳朵和豬蹄,它們在中國被認為是美味佳肴。
重慶豬肉價格最貴賣到24元一斤創出兩年新高
細心的重慶市民可能發現,今年春節以來,豬肉價格便一直持續上漲。昨日,重慶晨報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農貿市場和超市,發現零售市場的豬肉價格仍然穩中有漲。
“豬肉價格比前幾天還要貴一些!”昨日,家住南坪融僑的張老師到樓下的超市買肉,被節節上漲的肉價嚇了一跳。
“前幾天千排一斤還賣17元,昨天的千排賣到19.98元,好貴哦。”張老師說,超市里的精肉越來越多,越來越貴。
精瘦肉一斤17元;精里脊一斤20.98元;精大排一斤24元……對此,超市生豬銷售人員坦承,超市豬肉價格因規模效應和精細化,所以,價格自然也比普通分割肉要高一些。
記者在農貿市場看到,這里的豬肉價格并不比超市便宜,有的還要更高一些。
比如,有的攤販后腿肉賣22元一斤,超市一般為15元左右;有的眉毛肉每斤賣價20元,超市每斤在18.98元。一位賣肉的攤販告訴記者,他銷售的眉毛肉賣價20元一斤,因為是從貴州農村收來的土豬,每隔三五天才會有一頭豬。
業內人士稱,超市豬肉價格由于精細化運營,相對比較穩定,但農貿市場豬肉價格與白條豬批發價聯動更強。
豬肉價格持續上漲,源于白條豬肉的漲價。3月中旬,市商委重點監測的生活必需品中,豬肉、水果、牛奶價格上漲。
根據監測,兩周前,我市白條豬批發價再次上揚,突破春節旺季高點。重慶白條豬批發價為23.95元/公斤,周環比漲3.77%;全國白條豬批發價為24.67元/公斤,周環比漲0.61%。
昨日,市商委相關人士分析白條豬肉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節后肉類加工企業全面開工,生豬采購量明顯增加;二是學校開學、工廠開工等因素促大宗采購增加。
“前兩年的低價位,淘汰了太多的中小養殖戶,即使大型養豬場,目前生豬的存欄量也減少了一半。”
市畜牧科學院生豬養殖所所長郭宗義認為,短時間內豬肉價格下降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肉價要再往上漲,也比較困難。
他分析,肉價再上漲,市民就可能會選擇牛肉、羊肉、雞鴨禽肉。目前豬肉的高價位估計會保持到下半年。而來自市商委的分析也印證了他的說法。根據分析,目前雖有能繁母豬存欄和生豬存欄雙低位等“供緊”,玉米、豆粕等主要飼料原料價格持續低迷,生豬養殖成本處于低位等因素支撐,但節后傳統淡季和宏觀經濟承壓運行等“淡需”因素繼續存在,因此,白條豬價格再大幅上漲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