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一公斤11元,西紅柿一公斤9元,大白菜一公斤4元多……”“太貴了,買不起,只有少吃點菜了。”“這還貴,你到金明大道往西小區的蔬菜便利店里看看,比這兒的還貴呢!我和老伴專門往東的市場來買菜,相對便宜點。”“我拿了50塊錢來買菜,就買了一點菜!”3月28日,在金明大市場內,幾名前來買菜的群眾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國家統計局開封調查隊調查顯示,近期我市蔬菜價格大漲,拉升了CPI。有的蔬菜品種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354%。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列入監測的28種蔬菜中,除了蓮藕價格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外,其余的蔬菜都是呈上漲趨勢。其中上漲幅度最大的是大蔥,上漲幅度為354%,幾乎與前幾年南方冰凍災害期間大蔥的價格相當。不少群眾說,現在菜也吃不起了。眼下正值春天,氣候轉暖,為何菜價這么貴呢?
業內人士說,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開封連續遭受雨雪低溫天氣影響,本地鮮菜生產遭遇困境,外地鮮菜難以運入,最終鮮菜價格持續上漲。今年以來,開封氣溫偏低,鮮菜生長緩慢,本地菜農產生盼價惜售心理,進一步減少了本地鮮菜的市場供應,形成了目前市場上外地鮮菜占據較大市場份額、本地鮮菜量少價高、鮮菜價格總體持續上漲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