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進入農閑時節,但家住商都縣七臺鎮西坊子村的王軍卻依舊十分忙碌。今年他種植的100畝甜菜讓他嘗到了真正的“甜頭”,這幾天他正在為明年如何能嘗到更多的“甜頭”做著打算。
商都縣位于北緯30度到40度之間,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依托這一優越的氣候條件,通過加大甜菜、西芹、白菜等冷涼蔬菜的種植力度,商都縣讓這些尋常菜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香餑餑”。
王軍告訴記者,今年他收獲的100畝甜菜按照合同收購價,以每噸550元的價格,全部賣給了商都縣冷山糖業有限公司,而僅這100畝的甜菜就能給他帶來純收入7萬元。
近幾年,商都縣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著力引進和培育建設龍頭企業,強健現代農業的筋骨。如今,像冷山、綠娃、恪青、宏達、鑫磊等諸多企業,已扎根于商都這片熱土,帶領農民一同掘金。
位于商都縣小海子鎮二道洼工業園區的商都縣冷山糖業有限公司的原料庫內,一個個碩大的甜菜疙瘩堆滿了整個原料庫。在生產車間內,一條日處理能力4000噸的甜菜生產線正在加緊作業,而生產出的綿白糖、白砂糖、糖蜜等產品則銷往了全國各地。
“這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制糖設備,年加工能力能夠達到50萬噸,而這50萬噸的生產原料全部來自周邊種植戶手中。”冷山糖業總經理楊東生告訴記者,作為政府重點支持項目,冷山糖業已經形成了以冷山為龍頭,上連市場,下連農戶的完整產業鏈,既發展了企業,增加了農民收益,也為地方經濟發展做了貢獻,可謂是“一舉三得”。
瞄準時機,發展產業。今年,商都縣瞄準打造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這一戰略定位,繼續加大冷涼蔬菜種植力度。在發展冷涼蔬菜產業上,采取多種籌資形式,積極鼓勵引導廣大農戶和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農業。今年全縣新增設施蔬菜4000畝,新增露地蔬菜1.3萬畝,帶動農戶發展蔬菜2700畝。同時,在七臺鎮、小海子鎮、十八頃鎮、大黑沙土鎮打造了4處萬畝蔬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區。在擴大冷涼蔬菜生產基地規模的同時,商都縣更加注重品質的提高和品牌的創建。如今,在商都縣已有6.4萬畝蔬菜和6個無公害害農產品被自治區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蔬菜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8個有機產品、5個綠色產品的認定認證以及“水漩綠韻”、“風沙源”、“蒙綠”、“鑫漩”等商標的注冊使用,更是為商都縣的冷涼蔬菜種植提升了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商都縣農牧業局負責人對記者說,“今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增加到10萬畝,產量突破5億公斤。其中的大部分都出口到歐美、日韓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
2012年3月份通過招商引資在商都縣注冊成立的內蒙古恪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由青島千葉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3.5億元建設蔬菜加工企業。
“當初選擇在商都縣落戶,主要是因為商都這個地方的氣候條件適合種植冷涼蔬菜,加上便利的交通優勢和當地政府的一些優惠政策。”恪青食品有限公司經理孫世華對記者說。
今年,恪青公司承包了近兩萬畝冷涼蔬菜的種植面積,種植了青豆、菠菜、韭菜、茄子、白菜等10余個品種。這些蔬菜在經過篩選、毛管清洗、挑選、氣泡清洗、切割、漂燙、冷卻、擠水、冷凍等多道工序后,遠銷歐、美、日、韓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了更好地培育優質特色產品,推動綠色有機冷涼蔬菜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的快速發展,目前,商都縣正在積極申請“商都西芹”地理標識的認定。
商都縣農牧局的負責人說:“在發展溫室蔬菜種植的同時,借助道路建設,將蔬菜種植逐步向東南部地下水資源富集的鄉鎮延伸,引導農民集中連片種植冷涼蔬菜,屆時將形成規模優勢和商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