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江縣市民孫小晴在從單位下崗以后,沒有繼續留在城市發展,而是回到農村老家創業致富養起了香豬,雖然目前規模還小,不過,孫小晴計劃利用幾年時間,實現年出欄香豬8000頭,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
在開江縣新寧鎮孫家溝村的一家養殖場里,孫小晴正在查看豬舍里的防疫記錄。這種黑白花色分明,模樣小巧可愛的豬叫香豬,也叫“迷你豬”,原產自廣西,以體小早熟,肉味鮮美而聞名全國。目前,孫小晴也是我市第一家香豬養殖戶。
孫小晴介紹道,我們這香豬雖然價值比較高,但它的飼養過程比較難,特別是前三個月的喂養,不但要求溫度要適中,而且奶汁不能過足,小豬和母豬都只能吃粗纖維的食料,不然容易出現生病或者死亡。
如今對養豬頭頭是道的孫小晴,在幾年前還是一名普通的下崗職工,2008年初,孫小晴離開了熟悉的城市,回到老家辦起了養豬場,開始走上創業之路。她說,我雖然長在城里,但是我是生在農村的,在小時候我就見過我的祖輩養豬,對養豬這個行業我也不排斥,還有我覺得豬肉這個需求量比較大,而且每個人每天都要吃肉,所以我選擇了養豬行業,我認為它有發展的空間。
簡單的創業愿望,并沒有讓孫小晴的創業之路一帆風順,養豬場成立之初,由于資金的缺乏,再加上養殖技術的不成熟,讓孫小晴走了不少的彎路。“當時我聽說山東的發酵床養殖技術比較好,我們就采用了發酵床來喂豬,這個技術我們投入了20多萬元,到后來發覺我們四川這個地方不適合,發酵不成功,豬又生病,我又重新投入了30多萬改用傳統法喂養,這樣重復的投資讓我這個企業面臨很大的困難。”她說。
重重的挫折并沒有讓孫小晴在創業路上止步不前,在當地就業部門的幫助下,孫小晴獲得了小額貸款,并進一步完善了養殖技術。2008年10月,孫小晴正式組建了天盛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并大膽從廣西引進香豬豬種,走上了當地人從未走過的香豬養殖之路。“這種香豬體形小,愛運動,不喂飼料,吃的是地瓜藤、玉米粒,還有山上野生的植物,喝的是山泉水,因此豬肉口感特別好,皮薄肉細,煮出的湯更是清甜可口,我家的豬圈門都是打開的,任由香豬自由進出。”孫小晴樂呵呵地笑著說。看到有生人進來,一只只小香豬靈活地爬上了山坡,矯健的身手完全不像懶洋洋的家豬。
開江縣就業局局長趙勇告訴記者,開江縣就業部門積極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創業,為他們提供小額擔保貸款,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提供創業咨詢服務,發放創業補貼,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在創業過程中,少走彎路,最終實現成功創業。
幾年下來,孫小晴的香豬養殖場已初具規模,辦公及生產用房,水、電、路、防洪隔離設施、消毒設備、糞便處理器等配套齊全,成為了一家現代化大型養殖場。同時,孫小晴還更新企業經營理念,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基礎上,進一步在開江城區打造了鮮肉直營店,幫助更多的人實現了就業。
孫小晴說,我們企業現在的發展只是個開頭,下一步我準備把直銷店開成連鎖店,不但在開江、還在達州、在外地,把我們香豬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并計劃與村民合作達成共同富裕,首先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接著根據周邊村鎮農戶的實際,讓農戶共同參與養殖。最后回收香豬進行銷售并建立自己的品牌,以點帶面地擴大香豬養殖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