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年的胡蘿卜長得多好。”12月15日,應城城中辦事處周陳村村民陳衛東拉著一大車剛剛收獲的胡蘿卜,來到本村綠源蔬菜專業合作社過秤。
“嗯,成色是不錯,每斤按7角5分錢收,我們明天就發往長沙。”合作社社長阮軍林一邊打秤一邊對陳衛東說。
周陳村地處應城城鄉結合部,全村145戶村民靠種600畝蔬菜為生。以前,村民們種菜各自為陣,如今,在村支書阮莫茍的號召下,都統一種上了胡蘿卜,這是為啥?
“還不是看村民的蔬菜爛在地里,我心疼,開始替村民們想辦法。”阮莫茍道出了下狠心帶領村民搞結構調整的最初想法。“我就把目光對準了村里幾個種菜效益好的農戶。”
生財之道是商業秘密,有誰肯說?今年年初,阮莫茍在走訪中碰了幾個“釘子”。然而,他并沒灰心,“我是為了大伙的事情,一定有村民愿意幫忙的。”
“村民們在種植蔬菜過程中,科技含量不高,優質農產品比例偏低,種植經營過程中的產前、產中、產后配套不完善,產業鏈短,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產業化的發展。”村民阮軍林被阮莫茍的誠意所打動,說出了村民們種菜不賺錢的原因。阮軍林不僅是種菜的高手,平時還喜歡上網,是一位有“見識”的農民,這幾年,阮軍林的胡蘿卜銷往省外,阮莫茍和村民們都看在眼里。“要想致富必須成立合作社,我來牽頭,保證讓我們村的胡蘿卜俏銷到省外。”阮軍林說。
“我支持你辦合作社,我來號召大家統一種植胡蘿卜。”兩人一拍即合。
今年4月,阮軍林邀約同村9位村民,每人出資8萬元籌建合作社, 9月,周陳村綠源蔬菜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合作社引進3臺胡蘿卜清洗機,注冊了農產品商標,建起600平方米倉庫和冷庫,全村600畝胡蘿卜從種植、清洗、包裝到網上銷售,實現了產銷“一條龍”。
目前,周陳村的胡蘿卜銷售形勢看好,每公斤最高銷售價可達1.8元,每天的收購量都在5噸以上,胡蘿卜遠銷長沙、南昌、重慶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