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進瀘縣海潮鎮小白村四社村民陳小琳“蜀瀘海”商品大雁養殖基地,探訪瀘縣海潮蜀瀘海養殖專業合作社鴻雁養殖。
“我是去年才開始養殖大雁,在網上看到飼養鴻雁挺掙錢的消息后,就開始養殖。”陳小琳一邊講一邊帶我們到水庫旁,6000多只鴻雁驚聞岸邊的人語,馬上就喧鬧高亢起來,氣勢熱鬧非凡。
據悉,海潮鎮村民陳小琳把承包的80多畝水庫圍起來,建起了水庫大雁養殖場,到目前為止,大雁已經繁殖到6000多只,出欄達到5000多只,一枚蛋10元錢,一斤羽毛200多元,市場價一只能賣300元左右,家庭收入十分可觀。為了迅速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陳小琳在養殖大雁的過程中,只養殖鴻雁,而且保留了野生大雁的野性,一般的雁6個月可以出欄,但為了保存鴻雁的品質,全是喂養糧食和青草,至少8個月才能出欄,這樣鴻雁的銷售價格比雜交的大雁要高出一倍。同時在養殖場水庫里養魚,很好地解決了養殖場鴻雁的糞便流失、污染河道等問題,讓產業可持續發展。
前人常說:“聞到雁肉噴鼻,仙人想斷腸。” 大雁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而且渾身是寶,嘗到甜頭的陳小琳決定擴大養殖規模,讓海潮鎮人走上了一條“以雁養雁、養雁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