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CNFIN.COM/XINHUA08.COM)--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11日,廣州商品交易所種子第三方交易公共服務平臺在廣州正式啟動,預計將于2015年一季度正式上線交易。專家表示,中國種子行業將面臨洗牌。
廣州交易集團董事長李正希表示,種子是非標準商品,更需要市場化。第三方交易服務平臺將整合種業上下游資源,可使種業交易的檢驗、分類、結算、倉儲、配送等全產業鏈標準化,提高交易效率,減低交易成本,同時平臺大數據有助預測產量,指導企業經營、農民耕種。
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業發展與投資研究所所長陳偉忠表示,種業的安全是國家糧食安全的保證。2014年中國雜交玉米種植290萬畝產量10公斤、雜交水稻種植140萬畝產量2億公斤,種業銷售僅600多億元,和農業大國稱呼不相配。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顧幸偉對此表示認同。他表示,誰占領了種子的制高點,誰就占領了經濟的制高點。中國的農業很龐大,但不強大。美國的強大,不是軍事的強大,而是農業的強大,美國占領世界種子市場60-70%份額。
中國種子協會秘書長李立秋認為,農業的現代化的前提是種子的現代化,種子是有生命周期的,以往的種子交易是單邊、私下交易,平臺的設立可優化資源配置,協調供需關系,企業可以聯合聯盟,形成國際競爭力。
廣東豐農種子交易市場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蔚表示,平臺引領全新的商業模式,將建立公共倉儲,有多少掛牌多少,合格才進倉,交易前、及交割過程中,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監管。他認為,國內種子行業準入門檻將大幅提高,行業將面臨洗牌。
種子第三方交易公共服務平臺是有廣州交易所和廣東豐農種子交易市場發展有限公司按照業態合作發起設立的,主要從事各類植物種子現貨交易第三方交易公共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