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見過大棚內的“空中菜園”?蔬菜并非長在土壤里、而是種在離地約1米的管槽內。記者近日在陽江市陽東縣大溝鎮花村馬山腳下見到這一新型的蔬菜種植模式,當地政府培育的陽東綠康春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利用花村不宜耕種的荒坡、山谷地,搭建了20多個大棚,無土栽培產出無公害綠色蔬菜。
走進合作社蔬菜工廠的大棚內,10多條約1米高的半開管槽縱橫交錯,上面一排排綠油油的快白菜排列十分整齊,前后左右距離都大致相當。撥開一株高約15厘米的快白菜,才發現其中玄機——快白菜種在管槽上規律間隔的圓口內,里面沒有土壤,只見少許流動的水。
“這不是普通的水。蔬菜離地種植,就靠這些營養水給它源源不斷地供給營養。”合作社負責人陳國恩告訴記者,種著快白菜的水肥一體化管槽,由供液、排水、循環回流三套系統組成,營養液經水泵加壓,為每條管槽輸去營養液,之后通過排水系統和循環回流系統,將無用液體排走,再將過剩的營養液回流到營養池,重新加壓供給,從而形成循環利用的不間斷供給模式。大棚營養池內裝有一個時間間隔器,可以控制水泵工作的時長,從而提高輸液的科學性。
“水肥一體化技術可減少水分的下滲和蒸發,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離開了土壤,所以產出的蔬菜不會重金屬超標,更不會給土壤帶來農藥化肥污染。”陳國恩說道,通氣通風透光的大棚又隔離了病蟲害,無需噴農藥,種出的蔬菜經農業部蔬菜水果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檢驗,全部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標準。
位于馬山谷的這片50畝的無土栽培的蔬菜工廠,周圍多為綠樹或果木,并未見到蔬菜種植。“該技術可以在不宜耕作的荒坡、沙灘等缺水地區或土壤已被污染的地區種植,還能有效地克服和避免土壤連作退化。”陳國恩解釋道,合作社向花村租用的土地,原來是一片丟荒地。
除了水肥一體化技術種植,該蔬菜工廠育苗也采用無土培育。陳國恩帶記者來到育苗基地,只見一名工人正在育苗。記者見到,育苗工人把基質放在不到1平方米的格子盤內,熟練地操作真空播種機,打孔、播種、蓋上基質,再把種子盤放在水池上。“50畝的育苗工作,一名工人就能完成,還可以兼顧其他工作。”陳國恩解釋道,播種機每次可播種200粒,100次便可播種2萬粒,每個格子一粒種子,既不影響生長,又不浪費種子。而把這種特殊的種子盤放在水池上,就不用人工澆水了。
“50畝的大棚,我們僅雇了7個人打理,負責育苗、移栽、摘菜和收菜工作。”陳國恩認為,這種高科技栽培技術,用工業的方式實現了農業生產規模化、高效化和標準化,如若推廣,可帶動廣大農戶產業升級、共同致富。
離開土地養分,僅靠營養液生長,蔬菜的口感會不會變差?記者嘗了一下小黃瓜,比普通土壤種植的小黃瓜更脆嫩一些。陳國恩說,合作社與華南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地的水培專家合作,營養液是由專家科學配制的,全面具備了土地提供的營養元素,且是液體養分,更易于葉菜吸收。“較地里的粗生環境,這里菜品的生長環境更為‘嬌貴’、適宜,因此出產的蔬菜,口感更為爽脆、清甜、鮮嫩,無澀味和渣味,也沒有蟲口,外形更好。”
菜品好、且綠色無公害,花村出產的這片無土栽培蔬菜受到市場歡迎。“目前推出了葉菜、小黃瓜、南瓜、節瓜等,均價在6元/公斤,比市場上普通蔬菜均價高約1元/公斤。”陳國恩介紹,雖然沒有廣泛推向市場,主要通過網上會員下單的模式配送,但已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