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產種植技術的日益提高,設施蔬菜也成了產業共識;冬季上市的反季節蔬菜也成了保障“菜籃子”的主力軍。如今天氣轉冷,反季節蔬菜五彩斑斕、閃亮登場,卻偶爾會被貼上“有毒”、“不安全”的標簽。究竟該如何看待反季節蔬菜,其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呢?
什么是反季節蔬菜?
從來源來看,反季節蔬菜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從南菜北運所致,云南、海南等地的蔬菜被運送到北方供應,形成“反季節”;其二是冷庫里的應急儲備蔬菜,如最常見的蒜薹;其三是大棚蔬菜,保證種植溫度和濕度,從而供應冬季蔬菜市場。
反季節蔬菜會面臨哪些問題?
首先是口感問題:蔬菜的含糖量和味道都與種植溫度有關,冬日大棚盡管能滿足蔬菜生長需要,但光照與溫度都只是差強人意,會影響蔬菜品質。例如番茄的酸味、辣椒素的含量等,都會有所降低,從而影響蔬菜口感。其次是營養含量:反季節蔬菜同樣受到種植條件限制,其營養含量也會略減,與光照有關的維生素含量、蛋白質含量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然而與口感相比,營養的變化影響要小很多,例如100克的大棚黃瓜只比應季黃瓜少2毫克的維生素C。最后是安全因素:反季節蔬菜種植會涉及到激素和農藥的問題,不少瓜果類蔬菜需要授粉才能結果,但在冬季缺少蜜蜂等昆蟲的條件下,只能通過生長調節劑(植物激素)來幫助蔬菜結果;另外害蟲和病菌容易滋生的大棚環境也需要農藥來鞏固生產。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允許使用的植物激素和農藥都經過了長期毒理實驗,才應用于生產種植活動中,是無毒或低毒的,而殘留也會遠低于國家規定標準,反季節蔬菜“有毒”一說不攻自破。
反季節蔬菜發展前景如何?
在種植技術、栽培設備日新月異的今天,反季節蔬菜雖然還存在一定缺陷,但無疑是未來技術需要努力實現的方向。目前看來,反季節蔬菜為冬日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尚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安全、豐富、健康的蔬菜才能造就更美好的生活,那么面對反季節蔬菜,在全盤否定之前,也要留下更多的空間,讓它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