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8日,一場婚禮的喜慶氣氛彌漫在整個村莊。在農村,誰家娶媳婦總是全村人關注的大事。尤其在十年前,一場不尋常的婚禮讓很多村民至今都很難忘。新郎是本村一位普通的農民,新娘是一位服裝店老板,不僅沒要一分錢,還丟掉生意嫁到了村里。兩個人從認識到結婚,不到兩個月,稱得上是裸婚加閃婚。
村主任馬中盾:他這個家庭原來是一貧如洗,村里都知道,原來認為申浩談對象,怎么突然間就結婚了,想不通,那么漂亮的女人跟突然間跟申浩結婚了
村民謝美琴:都說這家找的兒媳婦長得真漂亮,怎么看中他家的,家里又窮,孩子還長得又不怎么樣。
申浩的朋友周亞奎:手段挺高明的,怎么這么漂亮的被他追到了呢,對吧。
申浩:趕的是錢。
申浩就是那場婚禮的新郎官。一時間,村里人茶余飯后都在談論著,這申浩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一位服裝店老板丟掉生意,嫁到農村呢?然而,到了2011年,申浩又一次成了話題人物,這一年,他搖身一變,從一個普通的肉牛養殖戶成了身家千萬的大老板,還透露了一個賺錢的消息,80多個人因此大賺一筆,把申浩奉為貴人。
申浩的肉牛養殖合作社社員李強:申浩是咱的貴人,說得夸張點,晚上睡覺做夢都在笑,是這種情況,想想怎么可能呢?
申浩的肉牛養殖合作社社員馬永:當時賺了大概40多萬,心里特別高興。
申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了。到里邊去。
讓申浩一鳴驚人的正是這些牛。現在,他正把一批剛買回來的牛趕進牛舍。可有十幾頭突然不聽指揮,闖進了一片桃林。
申浩:這邊不要站人。
記者王麗紅:車都晃了。
混亂中,牛群擠到了申浩的車上,但對于它們闖下的禍,申浩的態度相當瀟灑。
申浩:沒事,要不了多少錢,一條牛腿的事。
記者王麗紅:一條牛腿?
申浩:一條牛腿就都夠買這些東西了。
瞧這口氣,很難讓人把他和那個結婚時,因為窮而被人議論的申浩聯系起來。現在,申浩是省人大代表,是安徽省宿州市肉牛產業的領軍人,是400多位養殖戶的帶頭大哥,合作社年銷售額近兩個億。而現在,他正在做的一件事即將引爆一個新的話題,申浩也將第三次站在風口浪尖。
申浩:我這要成功了的話,我也就成了億萬富翁,如果我要失敗了就一無所有。
說得這么玄乎,申浩到底在經歷一場什么樣的財富考驗呢?裸婚之后,億萬富翁之前,這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小伙,為何總能出人意料地成為焦點,他又如何讓命運發生巨變的呢?
十幾年前的一天,上海街頭的一個包子鋪前,一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晃來晃去,包子的香味讓饑腸轆轆的他非常難受,但他身上已經連買個包子的錢都不夠了。這個人就是申浩。
申浩:那個香味真是聞到比肉的香味還香,他說要不我給你一個包子,就這么大的包子,我說我沒有錢,他說沒有錢沒有事,這個包子送給你吃了,我說謝謝了。
一連說了七八聲謝謝之后,申浩接過了那個讓他一生難忘的包子。當時,高中沒畢業就輟學的申浩剛到城市打工,因為個子矮,力氣小,常常干不滿一天就被辭退了,沒錢吃飯是常有的事,但申浩覺得大城市機會多,勤快點總能掙到錢。
申浩:當時就想著努力干活,雖然說辛苦點但是想著說能賺到錢回家去蓋個房子,娶個媳婦,那心里也高興,雖然白天累點,晚上睡覺想著我今天又賺了一二十塊錢,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挺高興的。
大城市的夜晚依然車水馬龍,但申浩清楚這樣的繁華并不屬于自己,同樣不屬于自己的還有那些萬家燈火的溫暖。努力干活,從一個工地到另一個工地,一晃六年過去了。2003,申浩22歲,在老家這已經是個要談婚論嫁的年紀,農村娶媳婦要彩禮錢,要蓋新房子,可申浩只攢了三萬塊錢根本不夠,對打工失去信心的他有了回老家自己當包工頭的想法,然而,剛回去沒多久,申浩就在自家的這個院子里操辦了婚禮,新娘是一位服裝店老板。
申浩:就是祖墳上冒煙了,燒高香了,娶了個漂亮的媳婦,房子還沒有蓋,還沒要彩禮錢。
她叫劉海潔。和申浩一樣,曾經在外地打工多年。2002年,她回到老家,在鎮上開了一家服裝店。申浩在買衣服的時候對劉海潔一見鐘情,開始默默地關心這個和她經歷相似的姑娘。劉海潔也時常向申浩提起在外漂泊時的不安,而申浩的一句話卻讓她找到了安全感。
申浩的妻子劉海潔:他說了一句也特別土的話,他說你跟了我,我不會讓你受罪的。
申浩:最起碼人到外面去,這是申浩的家屬,老婆,她風風光光漂漂亮亮地出去,我覺得倍兒有面子。
話說起來好聽,可當時只有三萬塊錢的申浩要如何才能兌現他的承諾呢?這時的申浩不會料到,在因為裸婚成為全村人關注的焦點之后,他還會再一次賺足眼球,那時,他將會成為一個身家千萬、而且能幫別人賺錢的大老板。
牽牛的這位是申浩的父親申修鑾,一位養牛三十多的老牛館,但自己最多也只養過六頭牛,2004年,父親的幾句話讓申浩發現了商機。
申浩:有一次我回家,我父親說現在手上沒有錢,我說怎么回事,他說現在牛越來越少,牛賺錢,行情還可以,就是沒有錢買牛。
從父親那兒聽說黃牛價格不斷上漲后,申浩考察了周邊的幾個縣,發現市場上的牛肉大都是從外地運過來的,本地貨源非常緊缺。申浩有了養牛創業的想法,為了支持他,劉海潔轉讓了服裝店,倆人湊十幾萬蓋起了牛舍,第一批牛一共38頭!這時的申浩對未來很有自信,他清楚自己有一個能保證他不會虧錢的堅固后盾,那就是父親,申修鑾。
采訪時,幾位客戶到申浩的牛場來買牛。每當有交易發生的時候,牛舍就變成了一個江湖。在這個行業里,至今有很多人還延續著傳統的交易方式:牛不上稱,買賣雙方全靠眼力估出牛的重量,然后報價。
父親申修鑾:一萬七。
記者王麗紅:這個牛?
客戶尤玉龍:中間人到底多少錢,別胡扯,到底多少錢?
中間人,又被行內人稱為媒人,負責幫買賣雙方調和價格,買牛的人一般把訂金交到中間人手中,再由中間人交給賣牛的人。
父親申修鑾:一萬六千八,少一分不賣。
客戶尤玉龍:六千六,吉利數吉利數,六千六。
父親:六千七都不賣,低于六千八不賣。
客戶尤玉龍:好了你,不要感覺賣便宜了。
父親申修鑾:不賣,少一分都不賣,一萬六千八。
客戶尤玉龍:不賣拉倒,把錢給我。
少一分都不賣,這位老牛倌的態度相當堅決。然而也正是因為多年的經驗讓申修鑾在每次交易的時候都能壓得住場,更不會吃虧。申浩從養牛的第一天開始,也正是像這樣站在父親身邊,觀察父親的一言一行,學習如何討價還價。
在父親的支持下,申浩養牛的第一年就賺了十幾萬元。但這時,還沒人能料到,申浩這個普普通通的養殖戶日后會頂上產業領軍人、千萬富翁、甚至是億萬富翁的光環。一直到2008年,申浩迎來了轉折點,這一年的一天,一向默契的父子倆突然吵了起來,父親還撂下一句狠話。
申浩的父親申修鑾:我就說隨你干成什么樣我不管。你有本事養牛,你養牛去,我就在家里看著幾頭牛。
申浩:我父親當時氣得,把筷子往桌上一放,隨便你,我不喂了。
申浩的妻子劉海潔:到后來晚上的時候,我說你到底怎么想的,跟你父親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對吧,當時他跟我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你應該考慮清楚,他說加入說這次要是投資失敗的話,我們將一無所有。
申浩到底想做什么呢?2008年,申浩27歲,在這個馬上奔三的年紀,他強烈地感到,自己的內心正在經歷巨大的變化。
申浩:我養到200多頭牛的時候,心里想著,我能把這200多頭牛養好,把欠的賬還上去,因為那個時候我還欠帳,把父母照顧好,把老婆孩子照顧好就行了,這些愿望都實現的時候,我感覺人不充實了,我總覺得我怎么能體現我的人生價值?
申浩:你看我摸它,這個牛的眼神直瞪著前面,像人發怒的時候那個眼神看著你,然后頭就攻擊一下,你看這頭牛,這頭牛就比較溫順。
申浩告訴記者,2008年的時候,他不光學會了估牛,給牛看病,甚至能感覺出每一頭牛的性格。當時牛舍里最多只能養200多頭牛,申浩有點不滿足了。打工時為了溫飽,結婚后為了家人,這一年,申浩有了要為自己活一把的念頭。
2008年5月,他拿出全部積蓄再加上貸款,投資300多萬建起了這個能存欄上千頭牛的養殖場,并牽頭成立了合作社。申浩的目標是帶動周邊農戶,通過規模效應吸引更多的客商。父親生氣是擔心申浩步子邁得太大會栽跟頭。然而,讓申浩沒想到的是,父親的擔心很快應驗了。
從2009年什么時候開始,不斷有社員找到申浩,說要退出合作社,不想養牛了。
申浩的肉牛養殖合作社社員馬永:從買牛到賣牛,虧了大概十六七萬,我連建廠房,基本上錢都虧盡了。
申浩:當時每天家里也要有二三十個人來找我,有的時候我都睡著覺了,他們還要來一部分人。
面對社員的抱怨,申浩也很無奈,他也沒料到,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原來一路看漲的行情到2009年開始下跌,很多養殖戶都出現了虧損,這讓申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申浩:人家說壓力越大動力越大,我感覺壓力越大,動力太大的話,也會壓爆胎的。
一直到2011年,行情持續低迷,牛出欄賺不到錢,搞不好還要賠錢,不出欄飼養成本又很高。辛苦幾年剛過上寬裕點的日子,申浩這一折騰又變得拮據起來。
申浩的妻子劉海潔:我記得有一次我兒子被狗咬了,我兒子被狗咬了去打針大概要幾百塊錢,當時我身上就沒有這么多錢,我媽媽過來,問我說那你為什么不帶去打針?這樣一問,我眼淚就下來了。
申浩:當時腦子也挺亂的,什么也想不到了,光想這怎么辦呢?這怎么辦呢?
該怎么辦,沒人能給申浩一個答案,但同樣也沒人能想到,不久,申浩將上演一出一鳴驚人的好戲,帶領80多位社員大賺一筆。
2011年11月的一天,申浩突然召集社員們開會。會上,申浩向大家伙透露,牛的價格即將大幅上漲,讓大家趕緊去買牛。
申浩:我說你們把不養牛的想法打消掉,從現在開始你們買牛,我說你們有多少錢,買多少牛,如果沒有錢的話我可以給你擔保貸款。
行情不好,光是存欄的牛賣不上價就夠發愁的了,這時候買牛不是犯傻嗎?面對社員們的質疑,申浩做出了一個承諾。
申浩:我說我先去拉兩趟牛回來,然后你們再跟著去,如果這個牛賺錢了是你們的,如果要是虧錢了,虧的錢是我的。
申浩的肉牛養殖合作社社員王松:他確實說了,如果賺了是你的,賠了是我的,沒有事,你買。
申浩的肉牛養殖合作社社員李強:他不止一次跟我們這么說,說了好多次,咱們還擔心什么呢,你虧了,他給你墊,如果再不干,那咱就是傻子了。
申浩承諾不出半年,不僅能回本,而且絕對能大賺一筆,賠了,錢由自己來出,這個承諾讓社員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卻讓家人嚇出一身冷汗。
申浩的妻子劉海潔:我不知道,當時我知道嚇了一身冷汗,賠了要多少錢。
申浩的叔叔卓亞平:我說你膽子怎么那么大?他說人要搏一搏,我還年輕,我要趁著我年輕的時候,把要把黃牛生意給它做好做大。
2011年底,申浩又是借錢又是貸款,一共湊了五百多萬,浩浩蕩蕩地從東北買回了上千頭牛。那么,他到底是哪兒來的自信,敢背上這么重的債務?又是憑什么認定價格一定會上漲呢?而最終結果又將如何呢?
申浩的叔叔卓亞平:結果他賺了,他是個贏家。
申浩的妻子劉海潔:最后結果賺了,賺了兩百多萬。
記者王麗紅:純賺?
申浩的妻子劉海潔:純利潤兩百多萬,那一年行情時最好的一年,這么多年以來那一年的行情是最好的。
申浩的肉牛養殖合作社社員李強:結果讓我們意想不到,當時賺了有40多萬,想想怎么可能呢,那個牛買到家就賺錢,買到家就賺錢,買到最后一直還是在賺錢。
果然不出半年,80多位社員跟著申浩賺了個盆滿缽滿,大家伙紛紛猜測,這申浩怎么會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呢?
這里是皖北黃牛交易市場。自從養牛以來,全國各地像這樣的交易市場是申浩最常去的地方。他清楚,父親可以教給他如何估牛,但在這里卻可以讓他捕捉到整個行業的信息。幾年下來,申浩感到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全國范圍內,黃牛的數量一直在減少。
申浩:你像張北縣有一個黃牛交易市場,我們到那個市場看了以后,以前黃牛交易一個市場上都有一兩萬頭牛,后來我去看,不超過一萬頭牛,才幾千頭牛。
申浩判斷黃牛價格的上漲是必然的趨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市場低迷只是暫時性的,而之所以能如此準備地抓住價格上漲的時機,是因為申浩從一筆看似普通的交易中,捕捉到了一個極不普通的信號。
申浩:外面有一個屠宰場的人來我這里買牛,看上這頭牛,然后就說申總這頭牛多少錢,你給他們說這個牛一萬或者一萬一,他們基本上都不還價,把這個牛買走了,我感覺到有點反常。
客戶不還價的反常舉動,讓一直在等待時機的申浩警惕起來。接下來,他奔波于各地的交易市場,向經銷商、養殖戶打探消息,在確認價格已經有了抬頭的趨勢之后,這才敢擴大規模,并向社員做出承諾,一鳴驚人的背后,是申浩敏感的神經,和辛苦的付出。
申浩:他們的牛賣了高價錢,后來有人買水果,他們來,多謝你申總,我們今年賺大錢了。
村主任馬中盾:我那個廣告牌打到電線桿上,家家都養牛吃喝不犯愁,我們村上有幾戶都是他帶動的,養牛很好。
別人因為自己賺到了錢,申浩第一次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高興地連騎個三輪車都能像現在這樣飆起來。而現在,申浩正在做的一件事即將讓他第三次成為焦點。
申浩:我這要成功了的話,我也就成了億萬富翁,如果我要失敗了就一無所有。
2013年8月,申浩投資600多萬買下了這片500多畝的荒山,明年四月份,這里將建成為一個存欄15000頭牛的養殖小區。但申浩不僅僅是自己養殖,他要把那些想養牛,卻苦于資金少、沒技術的人都吸納進來,整合資源,借力發展。
申浩:他們自己拿30%的資金,然后剩下70%我來給他們擔保貸款,他們只要淘了30%的錢,什么事都不用問了,剩下的管理、買牛、賣牛,包括銷售,所有的都是我的了。
申浩告訴記者,標準化的養殖小區模式不僅能減少資金壓力,降低養殖成本,掌握大量的肉牛貨源也將在價格上擁有主動權,同時也為下一步的深加工打下基礎。采訪期間,兩位從上海過來的投資商正在和申浩洽談合作。
投資商劉馬永:我們前期是對這個養牛是門外漢,現在申總這幾年發展得比較好,一切養牛地技術,包括資金有申總的大力支持,所以我們想轉行來跟申總合作。
申浩清楚,這件事已經不僅僅是自己的夢想,而是關系到很多人的命運,接下來的每一步他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
申浩:中午吃老母雞面條。
申浩告訴記者,牛場現在就是他們的家,他也希望能帶動更多的農民工回到家鄉,養牛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