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召開的新疆南疆畜牧業生產“四良一規范”現場會上,釋放出一個對南疆畜牧業而言非常利好的消息:國家將通過中央畜禽良種工程安排2.9億元,專項支持南疆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共扶持建設140個肉羊原種場、良種場及擴繁場。2014年作為項目啟動年,將扶持建設30個—40個種羊場,加速推進南疆地區畜牧業的發展。
“這意味著南疆畜牧業發展將翻開新的篇章。”自治區畜牧廳黨組書記張志恒說。
生產效率偏低制約發展
近年來,我區加大“改造提升傳統畜牧業、開拓創新現代畜牧業“的步伐,畜牧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但相比北疆,南疆畜牧業發展一直較為緩慢,這也是近兩年南疆肉價高于北疆的重要原因。“生產效率偏低是南疆畜牧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張志恒分析說。
以喀什地區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為例,這兩個地區都是典型的農區畜牧業類型,2013年末,喀什地區存欄羊690.44萬只,出欄羊737.33萬只,生產羊肉16.48萬噸;而同期,昌吉州僅以319.29萬只羊,就出欄了570.99萬只,生產羊肉10.03萬噸,差距非常明顯。
張志恒介紹,造成南疆畜牧業生產效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技術水平低是重要因素之一。南疆地區現有能繁母羊1478.46萬只,按照自然交配的方式,1只種公羊配40只生產母羊,每年種公羊需求量達36.96萬只。南疆有不少地方優良品種,但由于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滯后,種羊場不能科學制定并長期堅持育種計劃,現有各級種羊場生產的種公羊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優質種公羊不足,直接影響到個體生產水平和畜產品產出水平。
在飼草料保障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僅保障南疆2015.83萬只存欄羊的飼草一項需求,至少需要種植畝產干草1噸以上的飼草料地1400多萬畝。這對南疆地區現有的種植業結構來講是很難實現的,因為棉花和林果業在南疆占了很大的比例,調整難度相當大。
另外,人才短缺也是制約南疆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目前,規模化養殖已是畜牧業生產不可逆轉的趨勢和方向,農牧民小規模經營逐漸淡出生產主體是市場選擇的必然結果,雖然全部退出還需要一個過程,但這種畜牧業生產形勢的變化,意味著對人才和從業者的素質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專業人才將成為今后畜牧業生產的主力軍。”自治區畜牧廳副廳長趙新春說。
產業發展環境更加趨好
“正因為南疆畜牧業發展慢,求發展的心情才更迫切。”喀什知心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這樣說道。知心食品是南疆地區的一個大型牛羊養殖、屠宰、分割、加工、冷凍、冷藏及農產品收購加工、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畜農產品加工企業,也是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在推進畜牧養殖標準化過程中,盡管該公司在資金、技術、管理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但是隨著牛羊原料供應短缺,企業用地、人工用工成本猛增,使該公司擴大養殖基地等方面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很明顯,對單打獨斗的養殖戶而言,困難更大。”趙新春說。
值得慶幸的是,南疆畜牧業正面臨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隨著國家、自治區各項扶持政策的不斷出臺,產業發展的環境更加趨好。2013年9月,自治區黨委第五十七次常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我區肉羊肉牛產業發展問題;10月,國家出臺了《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年)》;11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肉羊肉牛產業發展的意見》。今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國家發改委、農業部有關領導先后3次深入南疆調研,提出了在南疆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草食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并已開始在畜禽良繁體系建設等方面實施積極的扶持政策。
“另一方面,持續高位運行的牛羊肉價格,也為養殖生產提供了較高的利潤空間,畜牧產業發展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張志恒介紹。
畜牧業還是增加勞動力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隨著生產和加工水平的不斷提高,畜牧業各生產環節的分工越來越細,將吸收越來越多的人員、特別是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同時,勞動密集型的畜產品加工業吸收勞動力就業的能力也是很強的。在年初召開的自治區農村工作會議上,張春賢書記提出要用包括“千萬肉羊”在內的四個“千萬”建設挺起新疆農業的脊梁,形成農民增收的新平臺,這是自治區黨委在新形勢下對畜牧業發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良一規范”助推南疆畜牧業發展
疏附縣華鎮牧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早期斷奶、提前補飼、強度育肥等技術,實現了三年五產,羔羊4月齡出欄體重達到50公斤。這種生產效率在全疆來說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引起此次現場會與會者極大的興趣。
“南北疆不同的畜牧業增長方式和生產方式,決定了南疆地區發展畜牧業必須在提升資源利用率和單位產出率上做文章,必須在推廣‘四良一規范’上下功夫。”趙新春說,“四良一規范”是指推廣良種、良料、良舍、良法和規范化防疫,這些最基本的措施,對促進南疆農區畜牧業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意義重大。
“在南疆,我們一方面引進一些多胎、多羔的肉羊,比如小尾寒羊、湖羊,同時再引進一些專用肉羊,比如薩福克、陶賽特這一類,但更重要的是發揮我們本地羊的優勢,比如多浪羊、麥蓋提羊、和田羊,利用它們的雜交優勢,來提升生產水平,提高繁殖率,養一只多胎肉羊比傳統的羊能增加五六百到七八百元的收入,對農民的增收非常有意義。”趙新春說。
據了解,我區鼓勵規模養殖場使用專用肉羊種公羊和多胎母羊開展經濟雜交,充分利用雜交優勢,提高個體單產、增加單胎產羔數。從2013年起,自治區開始實施為期8年的多浪羊聯合育種計劃,預期目標就是組建多胎(羔)基因穩定遺傳的多浪羊群體,如果這個目標能夠實現,那么多浪羊的產能將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同時,今年農業部啟動的南疆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也是為了解決南疆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滯后的問題。
對優質飼草不足這一制約南疆草食畜牧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此次現場會與會者也普遍達成共識:要扭轉農牧民使用秸稈低營養、低水平養羊的意識和習慣;要抓住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爭取各方面支持,建設一批高標準飼草基地。
張志恒說,南疆現在主要有農牧養殖戶、規模養殖場(小區)及養殖園區等幾種生產經營主體,其中農牧養殖戶占有很大比例。針對這種現狀,要研究設計經濟實用、就地取材的圈舍,減輕農牧養殖戶壓力,同時可以引導農牧養殖戶集中建圈、分戶飼養、人畜分離,逐步實現合作化經營和規模化養殖。
“針對規范化防疫問題,各地畜牧獸醫部門要加強免疫標識管理,針對實際建立免疫檔案,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落實免疫工作。要把好異地引種檢疫關,落實引種審批、落地報檢等制度,避免疫病輸入風險。”張志恒說。
國家專項支持南疆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猶如一強心劑,提振了南疆農牧民發展畜牧業的信心。疏附縣薩依巴格鄉卻云其村1組養殖大戶帕力吐·伊斯馬依力對參加會議的代表們說:“我們村通過和喀什知心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羊的繁殖有了很大起色,現在國家又要投入資金支持畜牧業的發展,我對養羊更有信心了!今后我要用更科學的方法養更多的羊,更多的牛,過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