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讀書讀不好,就去種田。但是現在,回家種田成為許多大學生創業致富的新目標。在王江涇的范灘村,27歲的毛棟輝就放棄了穩定的收入,來到鄉村創辦生態農場。
2010年,毛棟輝剛剛大學畢業就順利地在紹興找到了一份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收入也比較穩定。每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工作,讓毛棟輝覺得缺乏動力。于是就辭去了穩定的工作,開始白手起家。“主要是不喜歡這種工作的節奏,我就想趁著年輕,自己出來闖一闖。剛開始,我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就先做起了小生意,開過網店,做過網絡電商,也做過水果批發。由于缺少規劃,生意做得一般性。”毛棟輝告訴記者,“一直對農業挺感興趣的,政府現在對農業方面也有很多利好政策。正好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介紹這邊有一塊地,于是就立馬決定來這邊創辦自己的家庭農場,將‘開心農場’搬到現實中來。”
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到一個白手起家的農場主,毛棟輝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比如農業技術方面、農場的管理方式等等。“以前從來也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特別是種植經驗,雖然我們也請了技術人員,但是他們不是一直都在農場里的,只有在關鍵的時間節點上來指導一下。”毛棟輝說,“農作物的生長會隨著天氣變化等各種因素而變化,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成果怎么樣還是個未知數。對于最后的產量什么的,我現在還不能完全掌控。對于銷售,目前還是處在起步階段,在銷售渠道上也還沒有完全打開。這些事情都困擾著我,可以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還是不斷在摸索。”
“每天都特別累,尤其是夏天,人也曬得很黑。”相比原來輕松穩定的工作,管理農場要更操心,更苦更累,不過毛棟輝還是在堅持,“開始接手農場工作后,幾乎沒有睡過整覺,每天天沒亮就到田頭去了,早出晚歸一整天。”從原來的“一無所知”到現在對播種、施肥、治蟲、灌水等各道環節的技術掌握得越來越多,短短一年時間,毛棟輝就成了干農活的一把好手。雖然如此,他還是覺得農業知識不夠,常常晚上收工后還自己學習相關內容。
目前,毛棟輝農場里的130畝地已經種植了黃桃、水蜜桃、草莓等,還開辟了采摘結合區和種養結合區,對于未來,他充滿信心,“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我越來越體會到勞動的幸福和滿足感。我會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選擇做農民,從事農業一樣可以闖出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