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之花開和龍,海蘭江畔稻更香。
記者近日從和龍市方面了解到,由中共和龍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和龍市市場和監督管理局協辦、和龍市農林特產協會承辦的金達萊有機綠色共享農業國際論壇(和龍大米),將于2019年2月21日-23日在和龍市朝鮮族三老人非遺展演館開幕。
據了解,本屆論壇以“有機綠色共享農業和健康安全”為主題,旨在推介和龍市生態優勢、發展潛力和創新成果,為引領和龍市有機綠色共享農業發展凝聚共識、提供理論和輿論支持。同時,整合共享涉農資源,強化有機綠色共享農業發展,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現代化水平,走出一條以有機綠色農業為核心、以共享涉農資源為引領的小康之路。
本屆論壇將邀請國家級相關專家圍繞“共享稻田”、“共享菜園”、“共享庭院”等一系列新型農村產業運營模式進行主旨演講,實地踏查相關產業基地,共同探討“共享經濟”發展模式,搭建有機綠色共享農業高端交流平臺,推動“健康城”建設步伐。
和龍是圖們江、海蘭江的發源地,是“世界長壽之鄉” “世界老年宜游城市”,首批國家級生態建設示范區之一,與日本北海道同在北緯42度,年平均氣溫在5.6攝氏度,植被覆蓋率達96%,森林覆蓋率達87%,是全國空氣和水質量最好的城市,被聯合國開發組織確定為“中國高科技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及深加工示范區”。400平方公里平崗綠洲位于世界農業黃金帶,是著名的有機水稻之鄉,擁有“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生態農業景觀。和龍一直以來以水稻為主要作物,發展有機綠色農業,和龍大米源于史載的“盧城之稻”,為亞寒帶稻米第一種,是古渤海國進貢大唐王朝第一奇珍,原名為“龍成之稻”,意為龍脈之水孕育而成,為避免大唐天子忌諱故改名“盧城之稻”——蘆為江邊葦,去草方為稻,灌龍脈之水,土蘊而成之。“盧城之稻”產自渤海國顯德府中京城附近,也就是現在和龍的平崗綠洲,這是歷史上有文獻記載最早的貢米。支邊時期,家喻戶曉的“海蘭江畔稻花香”隨著《紅太陽照邊疆》在這里傳唱,周恩來總理頒發和龍大米為“水稻獎金獎”。
近年來,和龍圍繞“三城”建設,全力推進健康城建設步伐,依托平崗平原、山區、林地和溝系,積極擴大有機產業發展規模,全力構建優質水稻、食用菌、森林豬、林下參等有機產業體系,基于絕佳的生態環境,和龍市將有機產業發展列為“十三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確立了“綠色生態立市”理念,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市。尤其是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視察時指出“糧食安全要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同時也要打出品牌”。為積極響應總書記的號召,和龍市將有機綠色產業發展列為“十三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并利用互聯網與有機綠色農業相結合,整合共享涉農資源,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現代化水平,發展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打造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