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益好啊,家里的6畝覆膜小麥打了3200公斤,平均下來每畝產量在540公斤以上,這比去年的7畝露天小麥的產量還要高,覆膜小麥增收近1000元”,花寨鄉花寨村四社村民賈旭忠這樣描述他家的收成。作為沿山冷涼灌區,水資源短缺且供需矛盾突出成為了制約花寨鄉發展現代農業的“瓶頸”。為此,該鄉大力發展節水設施農業,在有限的水資源條件下,走出了一條高效創收的農業發展道路。
“先算用水量,再看大市場,算好收入賬,種養一齊上”,花寨鄉始終堅持“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以水定布局”的發展原則,積極探索建立以旱地谷子發展為主,藥材種植、日光溫室、暖棚養殖為輔的節水增收新模式,基本形成了現代高效節水農業助農增收新格局。2012年以來,該鄉大力推廣雨養旱作作物谷子和多年生越冬作物板藍根、黃芪等中藥材,實現雨養旱作與冬季裸露農田覆蓋相結合,先后建成萬畝旱地谷子種植示范基地1個、萬畝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1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成占地15畝的滾家城村紅提葡萄日光溫室12座、占地150畝的花寨村蔬菜日光溫室100座;逐步完善種養模式,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12個,規模化飼養量達到了1.8萬頭只。據統計,花寨鄉旱地谷子、藥材種植、設施葡萄畝用水量分別為180.2立方米、220立方米、300立方米,僅為小麥畝用水量的一半多一點,而畝均純收入為1210元、1880元、6800元,均達到小麥的3倍以上,單方水效益分別為6.7元、8.5元、22.6元,遠高于小麥的1.56元。目前,全鄉節水農業純收入累計達到了3690萬元。
2014年新上馬的百座蔬菜日光溫室大棚,全面采用育苗移栽、加壓滴灌、測土配方、無公害防治等技術,現在,嫩綠的辣椒長勢齊整,生長旺盛,蕾果碩碩,據預測,辣椒畝產可達3000公斤以上,畝純收入6500元以上,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全鄉節水設施農業助農增收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可喜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