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宿遷泗洪:支書領頭調結構 “一棚兩用”促增收

   日期:2018-11-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418    評論:0    

  農歷小雪剛過,初冬的宿遷已露出明顯的寒意。近日,記者來到素有種桑養蠶傳統的宿遷市泗洪縣車門鄉團結村,出人意料的是,雖然眼下養蠶時節已經過去,但在兩座蠶棚外,仍有多輛小貨車在忙著裝運物品。

  走進其中一座,眼前的場景讓記者疑竇頓消:十多位工人正在為菌菇澆水、包膜、控溫、采摘,忙活得不亦樂乎。

  “以前每年11月份秋蠶養殖結束,蠶棚就閑置了,群眾三三兩兩外出打工賺錢。這兩年,為了科學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鄉黨委多次組織我們村居支部書記外出學習香菇種植,積極探索蠶棚栽培菌菇技術,以便有效提升蠶棚經濟效益,增加群眾收入。”團結村黨總支書記張美亞一邊忙著給菌包覆膜,一邊娓娓道出該村忙時養蠶閑時種菇的緣由。

  但在蠶棚里種菇,誰也沒有嘗試過,起步之初就有人提出疑問:“萬一蠶棚在種菇時遺留了病菌,明年養蠶風險太大,影響收益怎么辦?”

  眼看村里誰也不愿意冒這個風險,還是張美亞站了出來:“支書領頭、干部帶頭,咱是支部書記,學了真本事,就要大膽干!”憑著這股沖勁,張美亞多次跑到泗洪縣太平鎮、城頭鄉等地學習菌菇種植技術,反復請教專家蠶棚消毒防疫相關技術,動員村組干部在全鄉帶頭探索蠶棚菌菇種植。

  由于香菇種完就要養蠶,團結村對“蠶棚菇”的種植規范化要求特別高,在菌種選擇、配料接種、菌筒栽培等流程都確保不留有害病菌隱患,并且嚴格控制消毒的劑量和次數。因此,“蠶棚菇”的“綠色”附加值特別高,烹飪后口感鮮美爽滑,深得消費者喜愛。加上“蠶棚菇”上市時正好溫度轉低,市民對菌菇類蔬菜消費需求旺盛,團結村的香菇上市后供不應求。

  “我們村干部先種了兩個棚,一個棚300多平方米,能放1.6萬個菌包,每個菌包成本4塊5毛錢,純利是成本的3倍,也就是13塊5毛錢,一個棚能賺20萬元左右,效益相當可觀。”張美亞算起種菇增收賬來頭頭是道。

  “張書記帶我們出去學習后,我感覺這個項目是可行的,投了5萬塊錢和大家一起干,目前已經上市的鮮香菇一斤能賣8元錢,很多訂單都在排隊了。”該鄉團結村新村干劉爽談到種菇的收獲,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進入菌菇采摘高峰期,兩個大棚每天能采摘鮮菇近千斤,需雇傭10余名低收入戶勞動力澆水、撿拾、裝筐,日均工資達百元。由于蠶棚種菇要持續幾個月,村里的低收入戶在此期間能夠有穩定收入,月均工資達二三千元。

  張美亞告訴記者,為了給群眾當好示范,村里已準備成立菌菇種植專業合作社,還是支部書記來牽頭,動員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讓更多蠶棚實現“一棚兩用”。夏養蠶、秋種菇,一年四季都能有錢賺。

  記者了解到,蠶桑產業是車門鄉的傳統特色產業,經過近兩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鄉蠶桑種植總面積達7600畝,新建蠶室大棚57座,年產蠶繭達45萬斤。“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整合蠶棚資源,推廣蠶棚栽培菌菇的好做法,村居支部書記先帶頭作示范,實現蠶桑+菌菇的循環種養,既提高蠶棚的利用率,又增加群眾的收入,讓群眾免去外出打工的奔波之苦。”該鄉黨委書記包麗梅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