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湖州2.88萬畝“稻魚共養”傳喜訊

   日期:2018-11-2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928    評論:0    

  長興縣和平鎮有一連片種植的水稻,今年的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都減少了50%,其畝均投入由之前的290元下降至100元左右。日前一核算,畝均凈收益達到3375元,比傳統水稻種植多了好幾倍。

  據農技術人員介紹,該片水稻采用的是“蝦稻輪作—稻鴨共養”新模式。3月初至4月上旬,放養小龍蝦苗,每畝40公斤,6月中下旬開始捕撈;6月上旬水稻育苗,7月上旬移栽;7月中旬放養苗鴨10只,9月底收獲鴨子;11月中旬收割晚稻,稻鴨共生期為60-70天。整個種養周期約9個月,創造了“一季小龍蝦、一季水稻、一季鴨”的種養模式。

  農技術人員就此算了一筆精細賬:單一種植晚稻“南粳46”“蘇香粳100”,畝產約550公斤,出米率約70%,常規稻米售價在4.28元/公斤,加國家種糧補貼150元,合計畝均收益1800元,去除各項成本,畝均利潤為400元。而采用“蝦稻輪作-稻鴨共養”模式,每畝產“蝦稻米”280公斤,售價12元/公斤,產值3360元;10只鴨子計產值250元;小龍蝦單產110公斤、計產值4620元;加國家種糧補貼150元,合計收益8380元。去除各項成本后,畝均利潤為3375元,農戶增收幅度達743%,經濟效益相當明顯。

  同時,這一模式還有效保護基本農田結構,在稻田中形成新的生態循環鏈,減少化肥、農藥施用,不僅生產了符合消費導向、市場需求的“蝦稻米”、小龍蝦、塘鴨等綠色農產品,生態效益也較為明顯。

  據湖州市農業部門介紹,今年以來,該市將稻魚綜合種養作為轉變農漁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廣應用“稻-鱉”“稻-小龍蝦、青蝦”“稻-蟹、鰍、蛙”等綜合種養模式,合計種養2.88萬畝,100畝以上的種養基地35個,綜合效益達到3億元以上。水稻平均畝產500公斤左右,畝均年純收入3000元以上,比傳統的單一種植模式增收1000多元。與池塘養殖相比,示范基地餌料系數減少35%以上。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