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高產水稻品種,未經技術指導獲得的產量,通常比專業種植折損三四成。記者從今天(29日)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召開的現代農業服務研討會上獲悉,一項由我省種業公司牽頭發起的農業生產技術服務試圖改變這一狀況,袁隆平院士再次成為湖南以技術裝備現代農民的推動者。
有數據顯示,我國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年多。 70后不愿種田、80后不會種田、90后不談種田,青壯年都不想種田,中國人怎樣才能確保飯碗端在自己手上?袁隆平提出,提高現有農民種田的技術水平,應是當務之急。他認為,隨著雜交水稻超高產紀錄不斷被刷新,技術服務已成為繼良種之后農民最大需求。
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就現代農業服務工作發表了看法及意見。省農村工作委員會副巡視員黃永明針對土地流轉與國家農業政策進行分析。湖南百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小兵針對種業困惑提出服務體系建設思路與框架意見。長沙市望城新康種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虎就合作社的發展困境與服務需求做主題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