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內蒙古:金燦燦的南瓜 盛滿豐收的喜悅

   日期:2018-09-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375    評論:0    

  金秋九月,對于賽罕區黃合少鎮格此老村的張連威來說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喜歡秋天黃澄澄的顏色,這個黃色可是南瓜豐收的顏色。”金黃的果實,沉甸甸的重量,飽滿的籽種,干甜沙的口感,豐收的喜悅寫在張連威的臉上。“南瓜豐收啦!每畝產1000公斤到1500多斤。而且不單單是我家豐收了,整個村都豐收了。今年又是首屆豐收節,真是天作之美。”

  以往逢年過節,賽罕區流傳著一句民諺“格此的老饸饹、南地的糕,方圓百里沒得挑。”而近年來,這句民諺也因為當地的連威南瓜變成了“格此老的饸饹、南地的糕,連威的倭瓜不用挑。”

  倭瓜學名叫南瓜,說起連威南瓜,不能不提張連威。今年68歲的張連威,就是土生土長的格此老村人,務農40多年了,而且還專門學過農業技術。說起“連威”牌南瓜,簡直用幾天都說不完。“自己種地的時候就在想這里到底適合種什么,根據氣候、土壤條件,我就考慮種南瓜。”

  1981年張連威開始引進新品種,日本南瓜甘甜沙的口感是他最滿意的,可是考慮到如果大面積推廣種植日本南瓜的話,進口種子成本太高。到底怎么辦?讓張連威一度陷入了煩惱中。這就讓他想到了自己的專業——農業技術,種子成本高,那我能不能自己培育,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品質,價格便宜,能讓鄉親一起種植,讓大家致富。

  于是張連威開始收集種子資料,不會就學,不懂就問,通過從其它品種上進行選育進行雜交,培育出適合本地種植的“連威”品牌的南瓜。

  格此老,蒙古語“格爾朝魯”的音譯,意為“像房子一樣大的石頭”。這里日照時間長,光照強,耕地多為沙質土壤,晝夜溫差大,作物積累糖度高,沙壤土通透性好。在種植過程中,張連威發現格此老村的種植條件與“連威”南瓜發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培育出的南瓜口感更加的細甜沙,比日本南瓜品種的口感更好。

  在張連威的印象中,以前的格此老村水利條件差,家家戶戶種點玉米、豆類、糜粟,基本上是靠天雨吃飯,效益不太好。第二年化肥、種子、地膜還得往里投,老百姓也就勉強能夠維持生活。而種植南瓜就不一樣了,畝產達到1500斤到2000斤,每斤0.9元,每畝收入1300元到1800元,比種玉米效益更好,而且第二年的茬口種植其它農作物還能增產。同時,南瓜基本上沒有病蟲害,到了后期有點白粉病,收上來沒有太大的影響,不打藥,不使化肥,只施農家肥,就能夠保證南瓜的成熟和品質。這樣鄉親們的腰包才能鼓起來,致富奔小康也有了盼頭。

  在張連威眼中“連威”南瓜有如此多的優點,但在開始推廣種植的時候仍遇到了難題。“一開始還推不開,為啥,村民不相信你。后來南瓜銷路年年比較穩定,很多農戶就開始跟著種南瓜,南瓜的面積就逐漸擴大了。”

  2004年,張連威組建起合作社開始大面積的種植南瓜,2014年他成為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員,專業指導村民種植南瓜,同時還成立了黃合少鎮瓜菜協會,把更多的村民組織起來,發展“一村一品”南瓜種植。

  同村的武利元跟著張連威種了10多年的南瓜,從最初的觀望到看見明顯的效益,這才下定決心跟著張連威一起做南瓜事業。“這個品種只有咱們這兒有,別的地方沒有。每年春天我們從張連威那兒買了種子,順便簽訂單,秋天的時候他又回收,從來都不擔心賣瓜的問題。”

  今年格此老村種植了600多畝南瓜,收獲90多萬斤。其中,連威南瓜種植400多畝,收獲60多萬斤。對于這些南瓜,張連威也從來沒有為銷路而發愁過,“銷路,一個是利用微信和電商,另一方面就是以前老顧客,即使是現在的量,也是供不應求,年年不夠。”而張連威家的地里現在還在進行著南瓜種子雜交改良育種,為明年擴大面積種植再做準備。目前,“賽罕南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注冊人賽罕區黃合少鎮瓜菜協會,已與黃合少鎮70余農戶簽訂農產品訂購合同。

  今年的秋分時節,是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賽罕區將以此為契機,全面推進農業發展、促進農民豐收,打造出更多特色農產品,著力塑造賽罕品牌之農民豐收嘉年華。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