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豆這一重要“戰場”,兩個大國之間的“拉鋸戰”似乎愈演愈烈,而作為第三方的其他國家也開始動作頻頻。在中國加大巴西大豆的進口之后,巴西也開始坐地起價——目前巴西大豆進口成本已經上漲至3600元/噸附近,比美國大豆要高出約200元/噸。像巴西一樣,阿根廷這次也從中國市場分得了一杯羹。不過,阿根廷大豆的“畫風”也要發生變化了。
美國大豆機會來了?巴西大豆坐地起價后,這國也提升大豆出口價
放棄中國市場還是借機撈一筆?阿根廷宣布暫停削減豆油、豆粕出口稅
據阿根廷發布的最新聲明稱,該國計劃暫停削減豆粕和豆油出口稅。受此影響,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豆粕期貨上漲2%,創下336.5美元/短噸的兩周新高。數據顯示,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下游商品出口國,其豆粕出口量約為3000萬噸,豆油約為450萬噸。在此之前,阿根廷曾表示希望能提高對中國豆油、豆粕產品的出口,以在美國大豆“失寵”后受益。
作為全球第三大大豆生產國,阿根廷大豆由于品質問題很難與巴西和美國大豆媲美,因此近十多年來,阿根廷一直致力于發展本國大豆壓榨市場,以提高大豆下游產品的銷售市場。數據顯示,近年來阿根廷本土大豆年壓榨量已經達到4300萬噸,已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國。
美國大豆機會來了?巴西大豆坐地起價后,這國也提升大豆出口價
阿根廷豆粕漲價,中國進口商將被迫進口美國大豆?
原本阿根廷可以借美國“被迫退出”之際在中國市場大撈一筆,那阿為什么會選在這時宣布暫停削減豆粕和豆油出口稅,如此一來出口價格將大幅上升,難道是學巴西坐地起價?
事實上,今年以來受南美旱情影響,阿根廷大豆產量出現下降(市場預期今年產量約為3900萬噸,低于其國內大豆壓榨數據),這導致阿根廷油粕出口市場出現萎縮。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2月份以來,阿根廷已經陸續進口超過百萬噸的美國大豆,以彌補國內供應市場的缺口。
美國大豆機會來了?巴西大豆坐地起價后,這國也提升大豆出口價
阿根廷豆粕出口稅的恢復,也讓市場對我國四季度豆粕供應缺口的擔憂再度加深。此前,由于美豆進口市場目前已經近乎停滯,豆粕需求量已經做了相應的壓縮。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豆粕的需求量預計為7200萬噸,通過飼料蛋白含量下調2%-3%,豆粕需求量可下降144萬噸-217萬噸;而加上其他替代品的應用等其他途徑的豆粕供應,預計能夠新增豆粕供應約1600萬噸,但仍不足完全彌補美豆進口缺失。
美國大豆機會來了?巴西大豆坐地起價后,這國也提升大豆出口價
如今阿根廷豆粕進口價格的上升,或許將國內豆粕供應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如此一來,中國進口商會否為了壓縮成本,擇優選擇美國大豆,也將成了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但不管怎么說,未來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或許應該落在讓自己不再“受制于人”的重點上才行!
美國大豆機會來了?巴西大豆坐地起價后,這國也提升大豆出口價
放棄中國市場還是借機撈一筆?阿根廷宣布暫停削減豆油、豆粕出口稅
據阿根廷發布的最新聲明稱,該國計劃暫停削減豆粕和豆油出口稅。受此影響,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豆粕期貨上漲2%,創下336.5美元/短噸的兩周新高。數據顯示,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下游商品出口國,其豆粕出口量約為3000萬噸,豆油約為450萬噸。在此之前,阿根廷曾表示希望能提高對中國豆油、豆粕產品的出口,以在美國大豆“失寵”后受益。
作為全球第三大大豆生產國,阿根廷大豆由于品質問題很難與巴西和美國大豆媲美,因此近十多年來,阿根廷一直致力于發展本國大豆壓榨市場,以提高大豆下游產品的銷售市場。數據顯示,近年來阿根廷本土大豆年壓榨量已經達到4300萬噸,已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國。
美國大豆機會來了?巴西大豆坐地起價后,這國也提升大豆出口價
阿根廷豆粕漲價,中國進口商將被迫進口美國大豆?
原本阿根廷可以借美國“被迫退出”之際在中國市場大撈一筆,那阿為什么會選在這時宣布暫停削減豆粕和豆油出口稅,如此一來出口價格將大幅上升,難道是學巴西坐地起價?
事實上,今年以來受南美旱情影響,阿根廷大豆產量出現下降(市場預期今年產量約為3900萬噸,低于其國內大豆壓榨數據),這導致阿根廷油粕出口市場出現萎縮。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2月份以來,阿根廷已經陸續進口超過百萬噸的美國大豆,以彌補國內供應市場的缺口。
美國大豆機會來了?巴西大豆坐地起價后,這國也提升大豆出口價
阿根廷豆粕出口稅的恢復,也讓市場對我國四季度豆粕供應缺口的擔憂再度加深。此前,由于美豆進口市場目前已經近乎停滯,豆粕需求量已經做了相應的壓縮。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豆粕的需求量預計為7200萬噸,通過飼料蛋白含量下調2%-3%,豆粕需求量可下降144萬噸-217萬噸;而加上其他替代品的應用等其他途徑的豆粕供應,預計能夠新增豆粕供應約1600萬噸,但仍不足完全彌補美豆進口缺失。
美國大豆機會來了?巴西大豆坐地起價后,這國也提升大豆出口價
如今阿根廷豆粕進口價格的上升,或許將國內豆粕供應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如此一來,中國進口商會否為了壓縮成本,擇優選擇美國大豆,也將成了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但不管怎么說,未來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或許應該落在讓自己不再“受制于人”的重點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