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疆的植保無人機成功在日本獲得日本農林水產航空協會的官方的認可,這是得到該機構推薦的唯一一家非本土植保無人機企業。其實,大疆農業去年已經在日本植保機市場上快速崛起,從日本植保無人機龍頭企業--雅馬哈(Yamaha)手上搶得不少份額,更改變了日本植保服務的面貌。
??
植保無人機在日本
日本市場成熟完善,并且對植保無人機有著嚴格準入要求。大疆的植保無人機是如何一步步打入日本市場的?也許需要先了解一下目前日本的植保無人機市場現狀。
日本可以算是亞洲、乃至是全球地區發展最成熟的的植保無人機市場,并且從氣候、地區、地形、地貌、農場規模與農作物種植模式等,均與中國沿海農業發展頗為相似,所以對于中國的植保無人機發展來說,極具參考價值。
根據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的研究(2018, 39(2))的研究:
「世界上農業航空較為發達和典型的國家是美國和日本……日本農業航空發展經歷了有人直升機空中農藥、化肥噴施和飛機播種到無人直升機空中作業的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以雅馬哈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研發并投入使用的植保無人直升機最為著名。 」
日本的植保無人機,向來由老牌的發動機生產商雅馬哈 (Yamaha) 主導,早在 20世紀 90 年代,雅馬哈就開始將無人機投入植保使用。由2003年起,雅馬哈開始逐漸以無人機取代有人直升機來進行植保作業,到了2014年,市場上絕大部份的植保機,均已改為無人機。
??
但是,日本的植保無人機并不是我們常見的多旋翼無人機--雅馬哈在日本發展植保無人機時,多旋翼無人機的概念還未成熟,所以這些均屬無人直升機。
??
當雅馬哈的無人直升機開始壟斷日本的農業航空技術時,多旋翼無人機的技術在2010年起才慢慢成熟起來,雅馬哈的植保無人機因而錯過了相關的發展,也讓多旋翼無人機日本植保業擦身而過。
多旋翼在植保作業的優勢
相比起無人直升機來說,多旋翼無人機的優勢在哪里?
??
首先,無人直升機的體積較大,整備和運輸都不容易,而且直升機的槳葉巨大、也需要配上更大功率的發動機,起動或停止甚為耗時。但多旋翼無人機的槳葉較短、電機功率較低,無論是起動或是停止的時間也遠比無人直升機要短,大幅縮短整備和轉移無人機的時間,提高了噴灑效率。
??
其次,無人直升機使用單旋翼結構,所有動力集中在一個發動機、一套長長的槳葉,過于集中的巨大風力,在低空作業時很容易吹壞農作物。相比之下多旋翼無人機采用多個動力較弱的槳葉和電機,產生的風場較弱而分散,減少對農作物帶來危害,也更適合在低空進行精準噴灑作業。
而且,無人直升機需要舵機、鉸鏈和平衡錘等復雜結構,成本高、維修也困難。但多旋翼無人機的結構遠為簡單,所以無論是生產、維修和保養上都更方便,成本更低、售價也更低。
此外,相比起無人直升機在飛行原理上的復雜性,多旋翼無人機不但更容易操作,更佳的魯棒性帶來更好的安全性,更能通過電腦預設航點、自主飛行,實現一人多機式操作,大幅提高效率。
??
由于多旋翼的優勢,雅馬哈作為日本市場植保無人機的領導者,最近也推出了第一臺多旋翼植保無人機 YMR-01。但最初錯過了多旋翼無人機風潮的他們,在 2017 年起已經陸續遇上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當中就包括了目前多旋翼無人機上的獨角獸大疆。
大疆農業在日本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航空協會官方的數據,大疆農業在日本不但輕松地擊潰包括極飛在內一批中國競爭對手;而且更在短時間搶占超過四成的多旋翼植保無人機市場份額:一年內培養超過 800名飛手。(截至2018年4月)
更重要的是:大疆植保無人機也在逐步取得日本農民的信任。無人直升機操作和維修都不容易,所以以往都是由植保團隊購買;當農民需要噴灑農藥時,都只會通過當地的農業協會聘用植保團隊。但大疆農業的植保多旋翼無人機,由于成本更低、操作和保養上更簡單,所以大多數的購買者均為農場主,然后自己為農田噴灑、或是招聘飛手噴灑;少數的植保多旋翼無人機,由植保團隊購買,改變了以往無人機植保活動,必須由植保隊負責的情況。這樣不但降低了無人機植保作業的成本,也增加了農民進行植保活動的彈性。
??
大疆的植保無人機也是唯一一家非本土的植保無人機企業,成功在日本獲得日本農林水產航空協會的官方的認可。而且,大疆農業更得到不少日本大型農業企業的背書,愿意擔任大疆植保無人機的代理:包括從事自動化農業機器事務多年的久保田 (Kubota) 和洋馬 (Yanmar),還有從事農藥的 Sketech 等日本農專企業,均愿意為大疆農業背書,協助大疆推廣多旋翼無人機。
??
目前的中國企業之中,就只有大疆農業才能在日本農業圈立足并得到充分認可。
植保無人機在中國
日本用了35年的時間,才累積無人機植保的經驗與科技,但中國植保無人機的發展遠較日本為晚。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的植保無人機報告,目前中國植保無人機市場,還需要10年時間才能發展到日本的規模。所以,中國植保無人機產業,根本仍在早期階段,各種配套也不完善。
??
就如上圖顯示,無人機植保并非單一公司、短時間所能推動。它需要由不同方面的配合,包括精準導航系統、變量噴施系統、遙感系統等技術的結合,才能最大程度上的發揮無人機的優勢。但在中國農業生產過程中,一直都以人工加手動、電動噴霧機這樣的半機械化裝備為主,約占作業總量的90%以上。
除此之外,中國科技設備在基層的普及還任重道遠,農民收入普遍也比不上日本,在中國農田上引入像植保無人機等新設備,必須依賴補貼、也必須要依賴植保隊。媒體《非常在線》采訪了業內人士時指出:
「植保無人機的優勢是很明顯的,也是值得推廣的,只是目前行業邁的步子太大了,個別居心不良的人為了名利在攪局,忽略了科學試驗示范、專業發展的客觀性和理性。」
中國農業需要大疆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大疆曾經在內部討論植保無人機的發展目標,結果決定將擺脫以盈利為目標,將聚焦點放在提升行業效率和構建服務閉環上。可能會有人覺得這個目標好像虛偽,但如果認真分析了大疆農業在中國的發展,就會知道這個目標,可能才代表了大疆的最大利益。
目前大疆需要的并不是急速擴張勢力,而是慢慢地使用其品牌和影響力推廣植保無人機、培訓合資格的植保隊,再通過手上的資源,促進植保無人機相關農業技術和生態的健康發展。
因為當中國植保無人機市場足夠成熟,大疆很可能憑借技術積累與市場積淀,重演稱霸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