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湯偉:辭職返鄉成為致富“領頭羊”

   日期:2018-05-0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36    評論:0    
  近年來,隨著“鳳還巢”計劃的深入實施,芮城縣涌現出一批敢于追夢、勤于圓夢的農村創業青年,“80后”湯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09年,湯偉放棄省城優越的工作環境,回到家鄉芮城縣東壚鄉,經營自家承包的300余畝灘地,當起了農民。不甘平庸的他歷經磨礪,搶抓機遇,率先成立農機合作社,從最初的7名社員發展到現在的23名,從最初的8臺農用機械壯大到如今的32臺,從農作物機種到機收,各類農業機械一應俱全,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為社員直接增收十余萬元。湯偉,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社員的信賴和支持。
 
 
 
  4月25日,筆者在東壚鄉西南村彥剛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見到了這位聲名遠播的“致富能手”。膚色黝黑,雙目炯炯有神,渾身上下透著自信……一個剛剛34歲的青年,能夠扎根農村、專注農業發展,而且還做得這么好,確實讓人驚奇。
 
 
 
  2007年,身為家中獨子的湯偉大學畢業后,考慮到父母身體健康等方面原因,辭去原來的工作回到家鄉,投身“三農”事業。
 
 
 
  “東壚鄉緊鄰黃河,38000畝優質河灘耕地一望無際,是芮城農業大縣的核心‘糧倉’。依托這么好的資源,只要肯出力,就沒有過不好的光景,這也是我愿意回來的一個重要原因。”湯偉告訴筆者,“剛開始務農,由于欠缺經驗,耕種都是隨大流,每到農忙時節,經常幾天時間回不了家,帶著干糧吃住都在地里,很是辛苦。”
 
 
 
  在勞作過程中,湯偉發現,不少農機戶的機具大都露天存放,由于長期風吹日曬雨淋,機械極易老化,加之時常發生零部件被盜事件,導致誤時誤工。耕種農機少,信息不統一,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當地農業集約化發展。
 
 
 
  湯偉心想,何不建個庫房,農機戶的農機全部由自己保管,維修、租賃、機耕、機播一條龍服務不是更好?他分析了國家提出“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認為必須盡快轉變農村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現代化道路。經過前期的思考和充分準備,他向父親提出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想法。
 
 
 
  說干就干。在父親的支持鼓勵下,2010年9月,湯偉成立了芮城縣彥剛農機合作社,在自家原有基礎上,傾盡全力購齊了能夠滿足當地所有生產的大型農機具,建設硬化機具庫棚1800平方米,并將周邊農機具持有戶吸納進來,只要農機戶繳納一定的服務費,農機服務全程享受。
 
 
 
  這一招果然奏效。農戶托管的費用和個人保養機器所花費的費用都差不多,而且還方便省心。大家都很樂意將農機交給合作社管理,有些“懶農”一個電話,就可以等著糧食“進倉”。
 
 
 
  隨著生意越做越順,湯偉不滿足于現狀,他瞄準了東壚鄉乃至全縣河灘地帶的集中連片耕地。2016年,湯偉趁熱打鐵,投資68萬元購買了全市首輛大型拖拉機,投資75萬元購買大型糧食烘干設備1臺,并聯合東壚鄉的機手們,在周邊村鎮進行機收作業。“8年時間,合作社先后投入700萬多元,流轉土地1300畝,30多臺機械化農機統一聯系業務、統一采購農機物資、統一作業價格、統一調配、統一培訓、統一維修,大大拓寬了服務范圍和領域。通過資源整合、訂單作業,使社員們收入水漲船高、連年翻番,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湯偉如數家珍。
 
 
 
  如今,一系列惠農新政策的不斷出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鼓勵支持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創業,讓農戶流轉的土地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展望未來,湯偉信心滿滿:“有國家惠農政策的大力扶持,農業發展的前景將會更好。我會盡自己所能,一直干下去,為父老鄉親做更多的事,帶動更多農民脫貧致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