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有收入,季季是農忙;畝產千萬元,大棚來幫忙。”這是記者日前在麥積區琥珀鄉霍家川村采訪時耳聞目睹的新鮮事。而這件件新鮮事的涌現,歸功于現代設施蔬菜大棚,村民們說,蔬菜大棚托起了他們致富的新希望。
10月30日,當記者來到霍家川村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道特殊的“白色風景線”——秋風吹拂,沃野一片白色的海洋,連片大棚錯落有序分布,一座座大棚首尾相接,棚內各色蔬菜生長旺盛,一派欣欣向榮的豐收景象。
“霍家川村氣候和土壤條件很好,又在蔬菜大縣甘谷的邊上,發展蔬菜種植很有潛力。”村主任霍榮亮一邊在大棚忙碌,一邊告訴記者,從2012年開始,村上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山區發展以花椒為主的林果業,在川區地發展設施蔬菜大棚,目前已經流轉了村上的1000多畝地建設了60棟溫室蔬菜大棚,下一步正準備建設冬暖棚。
42歲的霍光永正在自己的大棚里采摘成熟的西芹,綠油油的芹菜郁郁蔥蔥,水嫩青翠,滿棚生香。“初建大棚時,沒有想到菜居然還可以這么種植,技術還這么到位,只要條件允許,一季變四季完全不是問題。”霍光永說自己在經營大棚蔬菜之前,也有幾畝地,但由于走傳統種植的路,日子一直過得不咸不淡。2012年,村上建設蔬菜大棚開始,他率先承包了6個溫室大棚,隨著收入的改變,他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艄庥栏嬖V記者,當初承包大棚時還有點擔心,沒想到第一年他的6個大棚收入了三四萬元,大棚蔬菜讓他嘗到了甜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明年他準備再繼續承包4個溫室大棚和6個冬暖棚。
與霍光永一樣,陳蓮花承包了4個蔬菜大棚,今年僅西紅柿就收入了1萬多元。“比種莊稼好多了,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在自家門口就有錢掙。”說起蔬菜大棚,陳蓮花有點興奮。顯然,她對自己今年的投資感到很滿意。她告訴記者,明年準備將在外打工的老公也叫回家一起種菜,她準備多租幾十畝地,全部用來發展大棚蔬菜:“你看看,這些芹菜長得多好,一棵芹菜將近半斤呢,一個棚的芹菜至少也能收入三四千元。”看著芹菜良好的長勢,陳蓮花給記者算起了經濟賬。
蔬菜大棚不僅富了霍家川村人,也豐富了百姓的菜籃子。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綠色無公害食品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霍榮亮說,村里準備進一步發揮蔬菜專業合作社和蔬菜協會的引領示范作用,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營養價值高的品種,不斷擴大蔬菜種植規模,豐富蔬菜品種。
霍榮亮告訴記者,讓更多的人致富是他們建設設施蔬菜大棚的初衷,他們打算讓一些沒有資金的村民以土地入股,做活集體經濟,通過大棚蔬菜讓霍家川村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