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破舊臟亂差,今朝面貌美如畫。村容整潔村風正,優美環境人人夸……”3月6日,在昌吉市濱湖鎮濱湖村的文化大院,新疆曲子傳承人吳生祿正在演唱新疆曲子,述說村里的變化。
濱湖村美了,村委會主任王開兵發自內心地高興。
1971年出生的王開兵是土生土長的濱湖村人,父親常年臥病在床,兩個弟弟上學,作為長子的他與母親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初中畢業后,他開始打工養家,清潔工、鍋爐工、工地小工……不怕累不怕苦。
日子逐漸有了起色,王開兵買了一輛四輪拖拉機,接著拖拉機變成了翻斗車,他開始跑運輸,拉菜、拉魚。隨后,他又做起了活魚批發的生意。積累了資金,王開兵開了魚塘養魚,生意越做越紅火。他又把鎮上兩個村的富余勞動力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專為別人撈魚的拉網隊,隊員每人每年有幾千元的收入。
2005年,王開兵買回了第一臺挖掘機,生意擴展到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等地,到2015年,他的年收入已近200萬元,在烏魯木齊安了家。
村民一直希望王開兵回村帶著大伙兒一起干,村里潘會元老人的一句話打動了他:“再富一天也是吃三頓飯,人啊還要有其他的追求。”2015年,王開兵回來了。
濱湖村緊挨昌吉市駕考中心和車輛檢測中心,人流量較大,交通便利,仔細思量后,王開兵決定發展農家樂。他很快把自家的院子改造成了農家樂和民宿,生意做起來了,鄉親們也紛紛取經效仿。
2016年9月,王開兵以高票數當選該村村委會主任。他和村“兩委”成員商定,發展當地旅游,首先要建設美麗鄉村。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項目申請到開工建設本就不易,而四處開建造成的不便,又引起村民的不滿。
王開兵開著自己的車奔波在建設工地上,開挖道路,修建下水道,車到不了的地方就騎摩托車,摩托車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雙腳。一年的時間,鞋子磨爛了5雙。
基礎設施完善了,衛生環境要靠大家,村民自發組建起“六人督察隊”,成員有老黨員、老軍人等。督察隊成員趙萬明是一名老軍人:“王主任放棄自己的生意回來幫我們,我們有責任讓村莊更干凈、更美麗。”
濱湖村美了,民風好了,下一步就是讓村民富起來。王開兵在濱湖村打造了美食一條街,很多村民不愿嘗試,他就挨家挨戶做工作,村民楊金芳在王開兵的建議下開了一家抓飯館,現在生意很好,帶動了不少村民。
現在王學兵的工資遠遠比不上原先的收入,但他說:“村莊越變越美,我覺得很有意義。現在最大的愿望希望能把村里的旅游搞起來,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