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安徽黃山產業轉型升級邁新路

   日期:2018-03-0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67    評論:0    

  “這個是馬鈴薯的合格證,這個是青菜的合格證……這些蔬菜只有帶上‘身份證’才能運送出去。”春節期間,安徽黃山仙源鎮越山村俐欣家庭農場的蔬菜銷量比較大,農場主孫良峰有條不紊地將蔬菜一筐筐打包好,同時不忘將名片一樣大小的蔬菜“身份證”粘貼在筐子上。

  “蔬菜有了‘身份證’,全程追溯更安全了,現在人就圖吃得放心。”記者看到,每一張合格證上,不僅寫明了生產單位、生產日期和聯系電話,還印有一個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很快獲得了該農場所產蔬菜的播種日期、施肥情況、農殘情況等。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黃山區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通過發展標準化、品牌化農業,為老百姓提供更多優質、安全、特色的農產品。“2017年,黃山區作為我市唯一一家入選農業部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的試點單位,以此為契機,我們提出‘構建六大體系,共建綠色黃山’(六大體系即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體系、檢測體系、質量認證與標準化建設體系、農產品追溯信用體系、技術支撐體系、應急處置與重大活動保障體系),農業綠色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區農委黨組成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局局長崔凱亮介紹說。

  從“吃得飽”向“吃得綠色健康”,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在源頭上把好第一道關。”孫良峰的家庭農場流轉了越山村116畝土地種了30多種蔬果,每一種都有了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溯源驗證。

  倒逼農產品源頭監管,黃山區農委完成了14個鄉鎮快速檢測室和8個企業特色農產品快速檢測室的建設,初步形成以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為核心,鄉鎮快速檢測室為樞紐,生產基地快速檢測點為基礎的監測網絡。2017年,全區共檢測蔬菜、畜禽、水產品樣品共6707個,合格率達99.6%。

  在俐欣家庭農場的快速檢測室里,記者看到,不大的房間里,檢測器、電腦等設備一應俱全。翻開《生產管理記錄》和《投入品管理記錄表》,上面工工整整記載了播種日期、施肥情況、化肥和種子入庫情況等。孫良峰介紹說,按規定,自家農產品的生產情況、農藥化肥使用情況須每周記錄一次。對著電腦,他熟練地向記者演示起來:“電腦里設置了軟件,在其中錄入相關信息就能生成,非常方便!”言語間,一張帶有二維碼的草莓合格證已打印出來。

  “產品有了‘身份證’,也就有了市場‘準入證’,不愁賣呀!”憑著“一證一碼”,孫良峰的蔬果走出農場后迅速“升格”,不僅銷往機關單位食堂和酒店賓館,在農貿市場上也牢牢守住“陣地”。有的飯店老板告訴老孫,很多客人都饒有興趣地拿起手機對蔬菜“溯源”,或者點名要俐欣家庭農場的菜。“別小看這張合格證,它還給我打出了活廣告呢!”

  不僅是孫良峰的蔬果不愁銷,太平湖的魚更是備受市場青睞。“‘一證一碼’叩開了外地市場的大門,消費者愿意為吃上健康的綠色食品買單。”崔凱亮告訴記者,2017年,太平湖漁業公司水產品銷量大增,價格提高,在北上廣、江浙滬等大城市很受歡迎,去年該公司水產品還順利通過綠色食品認證。

  “‘一證一碼’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溯源實現了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據了解,區農委為鼓勵種養殖戶加大檢測力度,企業自檢的每個樣本由政府補貼20元,農戶自檢的每個樣本則補貼40元。2017年,包括越山俐欣家庭農場等6家生產主體已納入該區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加大了“三品一標”、追溯碼等標識使用范圍。今年,平臺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20家左右,讓更多走進市場的農產品安全放心。

  綠色農業是農業發展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黃山區將‘綠色’作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通過源頭監管減量控害,加強農產品綠色防控,打造一批綠色基地、推出一批綠色農產品,將生態優勢、綠色優勢轉化為農業發展優勢,讓農業回歸綠色本色。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