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我國將推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日期:2018-02-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80    評論:0    

  “為何我國玉米、大豆的生產成本要比美國高出近1倍?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是人工成本高。”在日前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農業投入品行業形勢分析會上,農業部農機化司司長李偉國表示,下一步除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外,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推動主要農作物實現全程機械化。

  “當前,小麥已基本實現了生產全程機械化,水稻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棉油糖等主要經濟作物的生產機械化也有了實質性進展。截至去年,我國有150個縣率先基本實現主要作物的生產機械化。”李偉國說。

  在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連續10年支持下,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機總動力接近10億千瓦,較2012年增長了23%左右,農機裝備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高性能、大馬力、多功能的作業機械擁有量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農機作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機作業由耕種收環節向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拓展,由種植業向養殖業、農產品粗加工等領域延伸,2017年我國農業耕種收綜合管理率達到66%以上。

  不過,與發達國家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三高三低”“三多三少”現象尤為突出:從作物上看,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綜合機械化水平較高,棉油糖經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較低;從產業上看,種植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養殖業以及一些特殊產業的機械化水平比較低。

  “三多三少”主要表現在小馬力、中低端機械較多,大馬力、高品質機械較少;粗放型單向農機作業比較多,精細型復式作業較少;小規模自用型農戶較多,大規模專業化、社會化、農機化服務組織總體還不夠。

  在李偉國看來,農機裝備有效供給不足、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不配套、適應機械化基礎建設滯后等短板,制約了農業發展,“下一步,要著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在提高產品和技術有效供給上下功夫”。

  “首先要加快提升農機產品的研發制造水平,突破關鍵部件和關鍵瓶頸制約,著力解決當前農業生產中無機可用的問題。”李偉國說。此外,要對土地進行改造和整治,不斷改善農機作業的環境條件。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著力推進農機服務模式和業態創新,積極培育專業化、綜合化的農機服務,探索完善跨區作業、訂單作業、農業生產托管、‘互聯網+農機’、‘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李偉國表示。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