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農業工作以綠色發展為主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和建設河南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驗區為主要抓手,著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發展高歌猛進。
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新高
2017年,我市克服秋季雨澇天氣的不利影響,糧食總產達160.3萬噸,比上一年增加0.5萬噸,增產0.26%,是歷史第二高產年,其中小麥產量89.83萬噸,創歷史新高。
——持續抓好“雙高”建設,穩定糧食生產。2017年,我市統籌整合各類農業項目資金,建成高標準糧田13.3萬畝。以葉縣國家級糧食綠色高產高效整縣推進為引導,積極開展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集成模式攻關和試驗示范,每個縣(市)選擇1至2個鄉鎮開展整建制推進。據測產,重點示范方夏秋兩季糧食產量達到1200公斤/畝。
——積極引導結構調整,調優種植結構。我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力推進種植結構調整,穩定夏糧生產,適當縮減玉米種植面積,發展飼料糧55萬畝、優質大豆25萬畝。
——推進產銷銜接,實現優質優價。在穩定全市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我市去年發展優質生態小麥和專用小麥45萬畝;引導優質專用及綠色生態小麥進行專收專儲專用,優質優價,訂單銷售。在夏收時,通過不同形式實現產銷對接的優質專用小麥比例達到60%,每斤價格比普通小麥高出0.1元,實現了優質優價,增加了農民收入。針對去年秋季陰雨天氣多、玉米易霉變的問題,我市積極爭取國家、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市政府又拿出專項資金,采取三級累加補貼,購置玉米烘干設備50臺套,日處理能力達到2000噸,累計烘干玉米4萬噸,有效降低了災害損失。
成功創建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
歲暮天寒,但一條來自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的消息讓人振奮:2017年12月2日,第一批40個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暨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名單公布,我市成為我省唯一入選城市。
市委、市政府把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進行部署,2017年以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為突破口,確定了“11275”建設思路,即圍繞“建立黃淮海區可持續發展的樣板區和先行區”一個目標;突出“修復農業生態、消除發展隱患、改善人居環境、實現三生協調”一條主線;聚焦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水土資源高效利用兩個關鍵;強化科技等七項支撐;推動循環、綠色等五個發展。規劃建設方案分為五大類18項指標,重點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等五大工程共50個項目,總投資618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50億元。我市根據現有基礎和發展方向,將全市劃分為北部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區、中部綠色高效農業區、西部和南部山水生態涵養區,并明確了區域發展重點。
扎實的舉措,推動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2017年3月6日,省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與會人員會聚鷹城,交流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先進經驗。6月12日,葉縣和寶豐縣被農業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
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
近日,在葉縣春曉生態循環農業產業扶貧基地看到,“千頭線”養殖小區高大的豬舍拱棚采光良好,自動化進料設備正在運轉。葉縣春曉農業科技發展公司負責人穆松杰說:“養殖小區采用國內最先進的‘發酵床’技術,糞便都被微生物分解掉了。”
“千頭線”是“百畝田、千頭豬、生態示范方”生豬養殖模式的簡稱。這種模式是在100畝地里,利用2至3畝建設豬舍,生豬在飼養過程中產生的糞便等廢棄物經過無害化處理后作為有機肥,就近用于周邊的農作物種植。副省長王鐵對我市“千頭線”生態種養扶貧模式給予充分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廣。
2017年,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我市啟動實施了“千頭線”發展“5153”工程(5年內建設1500條“千頭線”、年出欄300萬頭生豬)等八大重點工程。目前,八大重點工程均在有序推進。
2017年,我市還編印了《平頂山市農產品品牌目錄》,大力實施品牌農業帶動戰略。“金牛足”牛肉等5種農產品被列入省知名特色農產品目錄;寶豐馮異精品醋被評為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產品;新獲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44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4個、綠色食品14個、有機食品2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4個。我市被上海市政府確定為“優質農產品供應外延(平頂山)保障基地”。
此外,我市積極引導農村產業集聚發展,發展休閑觀光、鄉村旅游等新興業態,強化產業融合,促進農業協同發展。去年,我市新認定了4個市級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園區。
“進入新時代,市委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平頂山打造成中國農業的安全高地、生態高地、品質高地和價值高地。我們將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目的,創新發展模式,完善制度、政策、科技體系,激活農業綠色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實施‘循環農業+品牌農業+協同農業’發展戰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更加富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市農業局局長楊四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