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陽軟軟地灑向大地,群山環抱的大山深處,保山市龍陵縣龍江鄉三臺山村中河小組的陳貴學熱情地捧出“新鮮出爐”的野壩蒿蜂蜜,盛情邀請大伙兒品嘗。陽光下,金黃金黃的蜂蜜格外誘人。
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的資源,良好的生態加之純凈的空氣、水和土壤,讓這里產出了富含微量元素的天然有機蜂蜜。
“這里的蜂蜜質量好,銷量一直都不錯,尤其是冬蜂蜜,濃度高品質更好。”云南悅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孝飛說,“陳貴學家的蜂蜜約有百八十斤,按現在的市場價100元一斤來算,差不多有一萬元收入。”
龍陵縣養蜂歷史悠久,由于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種繁多,花卉植物、藥用植物十分豐富,以野壩蒿、山桂花、蜜通花等為主的蜜源植物達1000余種,且四季花開不斷,具備了中華蜜蜂養殖的優良環境。
“發展林下蜜蜂養殖作為脫貧攻堅的輔助產業,效果非常明顯。”龍陵縣畜牧工作站站長楊維林介紹,通過“市場+龍頭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引進了云南悅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中華蜜蜂產業發展龍頭企業,成立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蜜蜂實用技術培訓,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抱團發展蜜蜂養殖產業,助推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路。
“養蜂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風險小,對山區群眾來說是一項‘立竿見影’的致富好項目。”趙孝飛介紹,在象達鄉坡頭田村去年10月初發放400箱,40多天后取蜜1200市斤,村民能有7萬多元的收入。
陳貴學說:“公司給我們貧困戶每戶發放中華蜜蜂5群,免費提供蜂箱和技術培訓,而且還包回收蜂蜜,消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
因地制宜采取幫扶措施,林下養殖小蜜蜂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甜蜜的事業”上,大山深處的貧困群眾正向著幸福生活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