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農藥創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會越來越多的新型農藥用于我國的病蟲害防治。中國科學院日前對提名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項目進行公示,其中包括2項植物保護領域成果。
一種擴大殺蟲譜高效桿狀病毒生物農藥的研制和產業化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江西新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昆蟲桿狀病毒具有高效、安全、無污染,不易產生抗性等優點,是防治害蟲的安全生物農藥。但其產業化難,存在殺蟲譜窄、殺蟲速度慢、對紫外光敏感和生產成本偏高等4個世界性技術難題,難以大規模發展。該項目通過4個發明點取得突破:①發現并分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廣譜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中國株(MbMNPV-CHb1),該病毒可防治32種害蟲,對我國11種重要農林害蟲具有高殺蟲活性,解決昆蟲病毒殺蟲譜窄,1種病毒只能防治1種害蟲的技術難題;②發明用兩種替代宿主交替生產1種昆蟲桿狀病毒方法,解決該病毒難以用原始宿主大規模生產難題,并防止病毒長期在單一替代宿主中復制可能出現變異的風險;③發明新型環境友好昆蟲病毒速效劑、光保護劑,用昆蟲幾丁質合成抑制劑、芳香族氨基酸等分別作為速效劑和光保護劑,研制殺蟲速度快且高抗紫外光的制劑,解決殺蟲速度慢和對紫外光敏感的難題;④創新生產工藝,發明病毒生產機械設備,發明病毒真菌生物防蟲有機肥制作工藝,通過循環利用和減少勞動力解決生產成本偏高問題。廣譜高效桿狀病毒殺蟲劑獲得4個制劑農藥登記證、1個原藥農藥登記證,1個歐盟有機認證,建成年產千噸級昆蟲病毒制劑生產線,在我國21個省(市、區)累計應用4,066萬畝,取得顯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了我國及全球昆蟲病毒生物農藥產業發展。該項目成果具有國際領先水平,提名該項目為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寡糖植物免疫誘導劑創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大連凱飛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大連中科格萊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該項目創制了系列寡糖植物免疫誘導劑并實現了大規模推廣應用。項目首先創制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多糖降解酶,在此基礎上,發明了酶法和膜分離耦合的寡糖制備工藝,攻克了寡糖制備過程中聚合度難以調控的技術瓶頸,實現了技術創新,形成清潔高效、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工藝路線。建立了系列寡糖單體分離技術,得到單一聚合度寡糖標準品30余種,制定了氨基寡糖素農藥原藥和母藥的行業標準,并已實施。發現寡糖誘導植物抗病、抗逆等多種生物功能,深入揭示寡糖作用機制,提出糖鏈植物疫苗的新概念,攻克功能與機制的瓶頸問題。在上述基礎上,研制出10余種寡糖植物免疫誘導劑并成功實現產業化,獲得農藥登記證11個,肥料登記證3個,建成1條年產寡糖百噸級原藥生產線和兩條年產千噸級寡糖植物免疫誘導劑生產線;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研究并優化了寡糖植物免疫誘導劑在主要農作物上的田間應用技術,建立了以寡糖為核心的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目前已在全國大規模應用推廣8,580萬畝次,取得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200多億元,帶動了我國生物農藥產業發展,為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及環境保護提供了技術和產品保障,實現了科技進步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力推動。提名該項目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