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北京開往上海的高鐵上,車載屏幕中寧夏枸杞“紅色健康”的形象廣告吸引了眾多目光。12月1日至明年2月28日,這則形象廣告將在京滬、京廣線的1554趟高鐵列車上奔馳。這是寧夏區提升寧夏枸杞品牌知名度、再造寧夏枸杞產業發展新優勢的舉措之一。
今年以來,寧夏枸杞產業在標準體系建設、質量安全監管、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等環節發力,做強做大寧夏枸杞這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潛力股”。
質量興杞,寧夏枸杞補短板強筋骨。
今年“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上,百瑞源枸杞公司的枸杞產品線上線下攬金2100萬元,成為全網銷售金額最多的枸杞品牌。
“高附加值枸杞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65%,說明自治區再造寧夏枸杞產業發展新優勢戰略已顯成效,寧夏枸杞逐步從低質低價向優質高價轉變。”百瑞源枸杞營銷中心負責人說。
自治區枸杞協會監測的12月20日枸杞交易價格顯示,當日,中寧枸杞混貨最高價格每公斤60元,青海、甘肅枸杞混貨最高價格分別為每公斤40元、36.4元,中寧枸杞與其他產區枸杞最高價差每公斤23.6元。
2015年10月,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再造寧夏枸杞產業發展新優勢的戰略部署,決定圍繞標準化體系建設、質量提升、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等關鍵環節,在嚴格標準、提高質量、科技創新、品牌培育上下功夫,破解制約寧夏枸杞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
由此,寧夏區踏上質量興杞、綠色興杞之路。
寧夏區推廣應用符合現階段寧夏枸杞產業發展實際的51部各類標準,讓整個枸杞產業鏈逐步邁上了標準化生產之路。目前,全區90萬畝枸杞中,標準化基地種植面積占50%,其中3個基地獲國家原生態原產地稱號。
寧夏區建成了世界級枸杞種質資源圃,完成了枸杞基因組測序,培育了多個枸杞優良品種,寧杞1號、5號、7號已覆蓋全國所有枸杞產區。寧夏多家枸杞企業與中科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合作,成功研發出枸杞及其制品10大類100余種。今年,寧夏區與中科院研發的枸杞特膳、枸杞糖肽等功能性產品生產線相繼建成投產。
今年,寧夏枸杞已實現年綜合產值150億元,以中寧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銀川北部為兩翼的“一核二帶”枸杞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提升品牌,寧夏枸杞走出家門秀“身姿”。
“果”好也怕巷子深。
“寧夏枸杞雖廣為人知,但它只是一個物種名和產品名,還不是一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寧夏枸杞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中心已向國家工商總局遞交了“寧夏枸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申請,獲批后,“寧夏枸杞”將名正言順地開展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和市場品牌維護。
多年來,寧夏枸杞雖名聲在外,但在市場混戰中因為缺乏保護措施和品牌推介力度,品牌影響力亟待提升。
要讓真正的寧夏枸杞與世界面對面,與市場無縫對接。
去年12月,寧夏區在北京召開寧夏枸杞品牌發布會,向全國推介了6個寧夏枸杞優質基地和6個寧夏枸杞知名品牌。今年,寧夏區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寧夏枸杞”標志標識征集活動,組織多家企業走出國門,到俄羅斯、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11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著名食品展會,在國內參加了上海國際食品展等8個影響力較大的展會。寧夏枸杞還入選中央電視臺“廣告精準扶貧”活動,在央視5個頻道連續播出。
寧夏區在全國各地增設直銷窗口,讓寧夏枸杞及其產品遍及全國一二三線城市,實現了國內市場全覆蓋。
一系列舉措讓寧夏枸杞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今年,中寧枸杞以161.56億元的品牌價值跨入全國農業區域品牌價值十強;“寧夏枸杞”“中寧枸杞”雙雙被評為全國100個消費者最喜愛的優質農產品品牌。中寧縣因枸杞還入選首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我們走出來才發現,寧夏枸杞在國外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今年9月,寧夏不老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悉尼華人社區推介寧夏枸杞時發現了商機,“寧夏不少枸杞企業已經開始與國外客商對接,拓展市場。”
“明年起,我們計劃每年辦一屆中國(寧夏)枸杞產業博覽會,進一步鞏固寧夏枸杞在中國枸杞產業的領軍地位。”自治區林業廳負責人告訴記者,只要寧夏區堅持質量興杞、綠色興杞,大力推進枸杞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寧夏枸杞產業一定會走上更加健康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