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黑龍江東山區:數九隆冬一片綠

   日期:2017-12-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39    評論:0    

  12月22日,冬至已至。雖距春節不足兩個,可東山區東方紅鄉獲勝村那一棟棟溫室大棚里的綠葉小菜已經迫不及待地從土壤中探出“小腦瓜兒”,迎著冬日暖陽貪婪地吸收著養分茁壯地生長,迎接著新春的到來。

  “俺這茬菜正好過年時上市。您看,現在都長出兩片半葉子了!”

  室外冰天雪地,棚內綠意盎然。22日14時許,當記者來到獲勝村,撩起卷簾門鉆進菜農馬海濤家的溫室大棚,立即被眼前的一片綠意所吸引。還沒等記者開始采訪,馬海濤首先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棚內蔬菜的生產情況。

  “這溫室多大?啥時種的?種的啥?一年出幾茬?一茬掙多少錢?”對于東北人來說,在數九隆冬中看到大片的綠色是不是很驚訝?好奇中,記者向馬海濤發出了一連串的“問號”。

  “這棚子有700平方米呢,這兒種的婆婆丁、中間是水蘿卜,最里頭是小白菜,這些市民愛吃的蘸醬菜俺可是翻著陽歷牌、盯著溫度計種的呀!”馬海濤指著棚內不同地塊的綠色小菜向記者介紹道。

  “翻著陽歷牌、盯著溫度計?”馬海濤好像看出了記者的疑惑,馬上給記者解釋起來:“要是算計好時間,這棚子一年能出5茬菜,現在這茬是上個月末種的,棚內白天溫度有二十四五度,夜間只有四五度。要想讓它們在春節期間上市,就必須得調節好溫度。”別看今年只有40歲,可論起種菜,馬海濤卻是一把好手。攀談中,他為記者解釋得頭頭是道。

  “盯著溫度計干啥,溫度高作物才能長的好,長的快,就鉚勁燒火唄?”

  “那哪成呀,種菜咱也得算計成本不是?多燒不但費煤,要是提前成熟上市,還咋賣高價了,這可是一年最出錢兒的一茬菜,一定要把握好。”

  今年40歲的馬海濤是土生土長獲勝村人,中學畢業就開始探索在大棚里種菜,并從最初的塑料冷棚發展到現在的溫室大棚,在生產中總結出了一套好使管用的實用技術,是鄉里有名的蔬菜種植“土專家”。在多年的生產中,他不但注重實用技術,更是盯著市場需求抓生產。為了在春節期間上市一批小綠葉菜,馬海濤巧打時間差,在11月下旬就種上了這批小菜,用溫度調節作物生長進度,保證其在春節期間上市。

  離開馬海濤家溫室不足百米,記者又來到菜農王文海家的溫室大棚。當撩簾貓腰入棚,見王文海正在給溫室鍋爐添煤。經陪同采訪的獲勝村村委會主任李來玉介紹后,記者又和王文海聊了起來。

  經詢問得知,王文海家有四口人,多年以生產蔬菜大棚為生,棚里這茬水蘿卜、臭菜等綠葉菜也是11月下旬種的,現在菜苗也已破土而出,并長出了兩片葉子。

  “過年的時候,俺種的這些小菜價高賣得快。為了能賣得時間長,俺這都是錯茬種的,保證上市時間從大年三十兒一直賣到出正月。”

  王文海今年60歲,是一位能吃苦的老菜農。在生產中,他起早貪晚,精心勞作,一茬緊著一茬,每年都比別人多產一茬蔬菜。為了能賣個好價,他總是把小菜侍弄得水水靈靈。

  據李來玉介紹,獲勝村共有205戶種植戶。在市、區、鄉政府大力優化種植結構調整下,全村每年冬季的蔬菜溫室大棚生產都達三四十棟,成為市民冬季吃上本地蔬菜的重要基地。在保證市民吃上綠色新鮮蔬菜的同時,也為村民帶來了不菲的收益。在全村農民每年的人均收入中,僅蔬菜種植就貢獻20%的份額。種菜能賺錢是菜農發展蔬菜生產的主要原因。

  “太陽落山這溫度降得可快了,得揚幾鍬煤了。”說話間,王文海操起鐵鍬往溫室大棚內的鍋爐里添煤。隨著火焰的升起,熱源順著鍋爐管道漫向整個棚室。那火焰在提升棚室溫度的同時,也映紅了王文海的發家致富路……

  室外寒風起,棚內綠意濃。獲勝村為迎接春節的小菜已綠滿全村三十余個溫室。相信,在菜農們的辛勤耕耘下,這一棟棟蔬菜一定會在春節期間被端上市民的餐桌,同時也會讓菜農過上一個殷實的春節。

  盯著市場抓生產,綠色特色成寵兒。這種“兩全其美”不正是我市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所結出的成果嗎?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