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雖已進入冬季,走進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義新村委會五壩里村小組的種植基地,這里翠綠繁密的紫山藥藤蔓,卻綻放著春天的色彩。金安鎮義新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和繼承蹲下身子,用手輕輕刨開泥土后近1米長的紫山藥便破土而出。
長期以來,義新村村民收入主要靠玉米、烤煙、核桃等傳統經濟作物,缺乏“短、平、快”種植比效益好的支柱產業。而紫山藥生長期短(生長期為10-12 個月)、產量高、效益好,能最大化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效益,促進單一農業經濟向多極化發展,達到“農民增收、農村增富、農業增效”的目標。
今年以來,鎮村兩級干部在立足村情實際和科學考察決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服務作用,通過村干部帶頭種植、進村入戶宣傳政策、開會動員村民等方法,提高村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同時,招商引進了麗江紫潤社種養殖有限公司,與公司合作在村內試種了60畝的連片紫山藥,委托公司與村民簽訂務工協議和包收合同,解除村民們“想種不敢種”的后顧之憂。
和繼承在村里首先種植了紫山藥。“這些紫山藥是鎮里今年2月份去廣西考察后引進的品種,不僅從顏色、外觀上看很有食欲,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面對鎮里初次種植紫山藥就獲得的成功,和繼承特別高興,他指著手中挖出的紫山藥告訴記者,紫山藥最佳種植海拔在1900米左右,因廣西的氣候、光照等種植條件與麗江差異不大,且紫山藥是山藥界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含有大量花青素和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與普通白山藥相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于是,鎮里決定將義新村五壩里村小組作為試種村莊,培育新產業以此拓寬村民們的增收渠道。
和繼承介紹說,發展紫山藥特色產業種植項目,將改變金安鎮農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渠道少的現狀,切實提高土地開發利用率,保護、穩定耕地,改變山區少數民族原有的生產模式,促進生物資源多樣化,符合綠色發展的理念,是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并且紫山藥產品是標準的無公害產品,有利于身體健康,有利于生態保護。
對于紫山藥的發展前景,和繼承充滿信心,他說:“現在整個五壩里村小組以平均2畝的面積,家家戶戶全都種下了紫山藥,按照8—9個月的生長周期和每畝3000斤的產量計算,到12月底,全村種植的70畝紫山藥預計可收益140萬元,這對于村民來說是個突破性的增長。”他表示,目前紫山藥的種植才剛剛起步,明年準備繼續擴大種植面積,規范種植肥料,開拓銷售渠道,打造獨有的綠色生態、健康安全的高原品牌,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讓村民們獲得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