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日是第27個“世界艾滋病日”,隨著艾滋病日的臨近,艾滋病這個名詞再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艾滋病是危害人類健康、影響社會發展的嚴重傳染病,目前還沒有治愈的藥物和方法。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經過8—10年的潛伏期,隨著機體免疫功能的逐漸破壞和免疫缺陷,造成各種機會性感染發生,或繼發惡性腫瘤,最終導致死亡。30年來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它奪走了千百萬人的生命,被稱為“超級癌癥”,“世紀瘟疫”,同時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事件。
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布的《2012世界艾滋病日報告》和《2012全球艾滋病疫情報告》,全球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應對行動雖然產生了積極效果,新增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死亡率在世界各個地區都出現下降。但是2011年,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3400萬人,其中新增感染者250萬,還有680萬無法及時得到醫治,艾滋病防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血液制品企業在河南設立單采血漿站,有償采集原料血漿,造成艾滋病的經血傳播。感染人群達數萬人,主要分布在豫東南7個省轄市的15個縣區,呈集中灶性發病,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重視。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累計確認艾滋病感染者49335人。
2004年8月,財政部、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我國五省實施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免費中醫藥治療。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河南從2004年10月開始全面啟動了中醫中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早期選擇發病率較高、病人較為集中的駐馬店市(上蔡、新蔡、確山)、開封市(尉氏)、商丘市(睢縣)、周口市(商水、沈丘)、南陽市(唐河、宛城)五市9縣(區)。之后又相繼增加開封、鄲城、項城、平輿、鎮平等共計13個試點項目縣和1個試點項目區。
項目實施10年來,通過臨床資料對比分析,接受中醫藥治療的病人,總體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趨勢,CD4+T水平平穩并逐漸升高,病毒載量水平逐漸降低,所以使年病死率逐年降低。同時,機會性感染,如感冒、發熱、腹瀉、黏膜潰瘍等的發生頻率明顯減低。以感冒為例,中醫藥治療后,艾滋病人感冒發生的頻次顯著降低。即使部分病人發生了感冒,但癥狀與治療前相比也明顯輕微。尤其難得的是,相較于昂貴的西醫療法,中醫藥治療艾滋病具有明顯的經濟優勢。試點項目治療以“益艾康膠囊”為主,配合辨證論治使用中草藥。單純接受中醫藥治療的艾滋病人藥費每人每天低于10元,而且經中醫藥治療后,病人發生機會性感染的次數減少,其治療費用亦可明顯降低。
河南省中醫中藥治療艾滋病的科研工作經過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我國在艾滋病研究領域的先進科研成果。臨床療效主要體現在患者死亡率逐年降低。以2004年全部參加中醫救治項目的病人為中醫藥治療組病例,以同地區未參加中醫救治項目的病人作為對照,截止2012年10月,通過回顧性總結,發現8年中醫藥治療組病例死亡密度為3.24/100人年,累計生存率為80.10%。未接受中醫治療感染者死亡密度為3.91/100人年,累計生存率為74.03% 。中醫藥治療為醫務人員和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療手段,增加了臨床選擇機會。在擴大治療范圍、提高治療效果、節約治療費用等方面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