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在北京主持召開了“2017年度小麥質量年會”。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東、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所長劉春明、農業部質量安全監管局監測處處長曾慶等到會發言。本屆質量年會引發產業鏈極大關注,來自有關省(區)農業(農牧)廳(委)種植業處、有關小麥生產科研推廣品質檢測單位、中糧、益海嘉里等用麥企業、主產區種植大戶代表共100余人參會,而種糧大戶代表是第一次到會聆聽專家發布小麥質量年報。
2017年的小麥質量檢測工作由農業部所屬北京、哈爾濱、鄭州、泰安四家質量檢測中心承擔。檢測樣品643份,來自14個省(區市)。其中冬小麥樣品564份,品種232;春小麥樣品89份,品種27個。檢測結果是:達到GB/T17892標準的強筋小麥樣品24份,品種16個;達到鄭商所期貨合約標準的強筋小麥樣品72份,品種37個;達到中強筋小麥標準的樣品67份,品種47個;達到面包烘焙品質優良的小麥樣品78份,品種32個。檢測結果也表明,小麥品質質量的復雜性越來越難以解讀,已有的標準也面臨新的挑戰。
農業部自2003年在財政部支持下啟動了年度小麥質量檢測工作,對于推動我國優質麥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了更好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發展優質強筋弱筋小麥的要求,本年度的小麥質量檢測工作進行了大膽創新,立足小麥質量檢測為用買企業服務,搭建產銷銜接平臺,重點解決企業知道了數據卻不知道“麥子在哪兒”的問題。通過省農業管理部門推薦,直接向種糧大戶征集樣品。本次檢測樣品全部直接由各主產區種糧大戶提交。415個大戶來自主產區210個縣(區),主要來自山東、河北、河南。樣品結果與產地信息同時發布,實現了產銷雙方見面。
據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步軍介紹,小麥質量鑒評活動將進一步完善。2018年度計劃在內蒙古、黑龍江、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和山西8個省/區集中開展種糧大戶小麥抽檢工作。利用新媒體形式,及時發布小麥質量信息,結合抽樣軟件,實現質檢中心、抽樣大戶和用麥企業同平臺有效對接。按照強筋、中強筋、中筋、弱筋4種不同類型編發小麥質量信息和糧食產地需求信息,提高年報的實用價值,促進優質麥產銷銜接,優質優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