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桉樹組培廠年產苗千萬株;在柬埔寨,沼氣技術在農村逐步應用推廣;在泰國北部“金三角”區域,油茶成功替代罌粟,讓當地山民實現轉產脫貧……記者從廣西林科院了解到,來自中國廣西、處于領先地位的林業成熟技術,20多年間陸續轉移、分享、推廣到東盟十國。
廣西林業科技成果走進鄰國,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廣西林科院研發的桉樹組培快繁技術轉讓到越南,成為廣西林業科技走進東盟國家的首個成果轉化產品。這項技術幫助越南建成林木組培廠,年產樹苗1000多萬株。2008年起,廣西林科院主持實施“八角低產林改造與加工技術合作研究及應用示范”項目,近10年來越南一直是這個項目的合作伙伴,其間廣西多次派科技人員赴越進行栽培、芳香油提取等成熟技術指導。廣西與越南的林業合作還在南亞松、金花茶、林業生物技術等多領域展開。同時,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的白花泡桐3個地理種源的基因資源,也由設在憑祥的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順利引進廣西。作為亞太森林組織野外實習基地,這個中心經常活躍著一批在華讀書的東盟國家留學生。
2005年,國家與自治區有關部門委托廣西林科院對接泰國猜帕塔納基金會,實施“泰國北部山地油茶繁育與替代種植試驗與示范”項目,在泰北邊境山區推廣種植油茶替代罌粟。之后,該院先后向猜帕塔納基金會贈送、提供10批油茶良種,外派6批科技人員赴泰開展技術培訓,指導完成油茶造林8000多畝。泰王室和猜帕塔納基金會也一再派員到訪廣西林科院。當年以鴉片聞名的泰北“金三角”區域,罌粟現在難得一見,源自中國廣西的油茶迅速成為當地特色產業。
2015年7月和今年8月,廣西林科院與國家林業局國際林業科技培訓中心先后聯合舉辦東盟國家林業產業發展與管理研修班和ITTO成員國高附加值林業產業發展研修班,研修內容包括油茶、桉樹、松樹、杉木等,東盟十國均派出農林業官員、學者、企業家參加培訓,相關研修項目相繼在東盟國家落地。
近年來,廣西林業部門通過承擔國際林業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948”引進項目等,與東盟十國相關機構開展互訪交流活動,共選派科技人員赴外考察學習交流80人次,接待國外同行來訪200人次,圍繞林業科技的重大問題進行研討、交流、考察、培訓。
去年底,國家林業局東盟林業合作研究中心落戶廣西,依托單位是中國林科院熱林中心和廣西林科院。一年來,中心凝聚我國南方片區林業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技術、辦學條件等力量,迅速建設成為我國與東盟國家林業科技交流與人才培養的新平臺。今年11月中旬,這個新平臺在廣西林科院成功舉辦中國-東盟林業合作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