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的西南部,距縣城86公里,有一個號稱鎮沅西南明珠的“瓢雞之鄉”田壩鄉。這里山高嶺峻,溪流淙淙,風景秀美,氣候溫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云南“六大名雞”之一的瓢雞。近年來,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在鎮沅縣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田壩鄉變“輸血”為“造血”,大力發展瓢雞產業,先后成立瓢雞養殖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養殖瓢雞,激活田壩鄉產業發展動力,為群眾帶來了經濟效益。目前,田壩鄉共有瓢雞養殖戶1703戶,涉及全鄉8個村179個村民小組,其中瓢雞養殖示范戶79戶、大戶35戶,存欄7.3萬余羽。其中富順瓢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最大。
據了解,富順瓢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建檔立卡戶)”的新模式,經三方同意后將每戶6000元產業扶持補助資金(其中,村級農業綜合服務部1000元,建檔立卡戶5000元)自愿投資到合作社入股,由合作社負責為入股的建檔立卡戶代養瓢雞,統一采購、統一養殖技術標準、統一銷售。通過入股6000元扶持資金,預計四年之后可實現分紅8200元,其中為村級農業綜合服務部帶來收益分紅每戶1200元,為建檔立卡戶帶來收益分紅每戶7000元。對于有勞動能力的農戶,可以將雞苗帶回家自行飼養,待瓢雞養成后又由合作社統一收購。
“合作社建立瓢雞免疫、培訓、技術和回購的產銷一體化的服務體系,不僅讓貧困戶受益,而且保證合作社對外銷售供貨量充足,達到互利共惠效果。”富順瓢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明正告訴記者,瓢雞的養殖周期一般在10個月以上,由于自然放養,肉質比圈養雞更細嫩優質,味道獨特鮮美,可與山雞媲美,因此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市場前景廣闊,市場價格基本保持在80元—100元/千克,市場需求量較大,養殖場年出欄商品瓢雞10000羽以上,年出售雞苗5萬羽,瓢雞供不應求。
富順瓢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有社員61戶151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2戶66人。田壩村滑石板村民小組的陳啟春是合作社的一名社員,他家的瓢雞長期存欄150余羽,僅此一項的年收入就達1萬元以上。借著養殖瓢雞的便利,陳啟春還開起了農家樂,一年下來又能掙2萬多元。
瓢雞一般在自留山內進行放養,山上可栽種核桃、櫻桃等,實現了增收渠道的多樣化。同時,養殖戶可以在山上播撒黑麥草,瓢雞食用后不僅肉質鮮美,而且減少了飼料投入量,形成了以草養雞、以牧促草的生態循環鏈,增加了養殖的經濟效益。
記者了解到,鎮沅縣提出了“加快發展瓢雞產業,打造田壩瓢雞之鄉”的目標,田壩鄉圍繞生態瓢雞養殖,重點打造高附加值、原生態、特色鮮明的田壩生態瓢雞。未來,田壩瓢雞養殖將由傳統粗放型向優質高效型、規模化轉變,努力建成屠宰加工廠,實行統購統銷,進一步開拓市場,提升品牌效應,提高群眾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