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通道”的開通,助推了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使新疆和內地省份的果蔬走上了中亞國家和俄羅斯居民的餐桌,進入歐洲市場,越走越遠,未來,有望伴隨著“一帶一路”的列車奔向每一個車輪到達的地方。
到今年11月25日,中國新疆和塔吉克斯坦邊境的“卡拉蘇一闊勒買”口岸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已正式運行了兩年,至今已累計進出口農產品2939.3噸,貿易額3384.8萬元,近兩年的平均增速分別為23.5%和26.5%。
卡拉蘇口岸是中國和塔吉克斯坦國邊境唯一的陸路口岸,是新疆喀什地區“五口通八國”的重要口岸之一,其所在地海拔達4100多米,2004年5月開始臨時開放。該口岸離最近的縣城塔什庫爾干縣62公里,到喀什市200多公里,離塔吉克斯坦的戈爾諾—巴達赫尚州首府霍羅格市400多公里。卡拉蘇海關是中國海拔最高的海關,于2015年正式掛牌。
目前,新疆共有4條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中塔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是繼中哈巴克圖口岸后新疆開通的第二條、也是南疆開通的首條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
2013年12月23日,中哈邊境口岸巴克圖—巴哈特農產品“綠色通道”正式開通,這是中國新疆與鄰國開通的第一條此類通道。巴克圖口岸的通商歷史達200多年,是新疆境內一類口岸中離城市最近的陸路口岸,可輻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的8個州、10個工業城市。
2015年12月16日,中國和吉爾吉斯邊境的伊爾克什坦—伊爾克什坦、吐爾尕特—圖魯噶爾特兩個口岸同時開通了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成為新疆與鄰國開通的第三條和第四條此類通道。
據卡拉蘇海關統計,自2015年11月25日中塔卡拉蘇—闊勒買口岸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正式開通以來,出口農產品2400.9噸,貨值2655.1萬元,分別增長26.1%和25.5%;進口農產品538.4噸,貨值729.7萬元,分別增長11.5%和30.1%。這一通道的開通,豐富了該口岸的商品結構,進出口農產品種類由開通前的10余種增加到如今的40余種,出口農產品以綠茶、葵花籽、鮮大蒜和鮮蘋果為主,進口則以甘草、動物皮革和干果為主。
同樣是在今年11月,一輛輛滿載國產柑橘、蘋果的冷藏車駛離新疆塔城市境內的巴克圖口岸,被運往哈薩克斯坦的阿斯塔納、阿拉木圖和俄羅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車里雅賓斯克等地,其中部分產品經俄羅斯轉運至歐洲其他國家銷售。
據烏魯木齊海關統計,今年1月至10月,新疆口岸出口農產品達32萬噸,貿易額達27.2億元,分別增長13.8%、20%。其中,巴克圖口岸2013年進出口農產品5萬噸,至2016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10.2萬噸,3年內實現出口農產品貨運量翻倍。農產品出口種類日趨豐富,包括柑橘、鮮桃、蘋果、葡萄等水果,以及番茄、彩椒、大蒜等新鮮蔬菜。
烏魯木齊海關黨組書記、關長趙革表示,上述“綠色通道”的開通,可有效減少進出口農產品的損耗,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擴大新疆的農產品出口,開拓農產品海外市場。
塔城市永利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是塔城地區農產品出口量最大的外貿企業,多年來專門從事農副產品出口業務,是中哈巴克圖口岸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的受益企業之一。該公司業務經理胡建華說,其公司出口的農產品可向海關預約施封,出口通關時間相比以前縮短了一半,倉儲費用因此減少,很多農產品出口當日即可到達哈薩克斯坦的市場,果蔬新鮮度好,受到國外客商的青睞。
在巴克圖口岸,海關、檢驗檢疫、邊檢開展聯合查驗,通關模式已由“串聯式”變為“并聯式”,這一做法將在新疆各口岸推廣。設置農產品通關服務專用窗口和農產品通關綠色通道,實施預約查驗、優先查驗和非侵入式查驗等服務,推行“三互”大通關建設,啟用“一站式”作業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農產品的通關時間,降低企業的通關成本。“以前農產品出口通關需要6小時以上,現在最快只需要十幾分鐘。”卡拉蘇海關關員王磊說。
中塔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開通以來,帶動了新疆喀什地區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卡拉蘇海關關長曹毅表示,中塔海關目前正在通過邊境會談的方式,共同研究如何進一步加快口岸通關速度,加強在農產品通關監管業務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