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寧化電子商務產業園內,福建膳品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建明的手機不時響起。
“訂單又來了,今天總共賣出30多公斤的薏米。”馬建明說,公司的高山蔬菜基地種植的薏米耐煮、軟糯,很受消費者歡迎。
“高山蔬菜方面,基地今年總共銷售了20萬公斤四季豆。”盤點一年的成果,馬建明很自豪。
馬建明原是一名飼料經銷商。2015年,他改行種植高山蔬菜,在寧化縣濟村鄉長坊村建起1000多畝的高山蔬菜基地。
“高山地帶污染少,是發展蔬菜產業的好地方。”馬建明認為,長坊村海拔830米,水源、土質潔凈,晝夜溫差大,蔬菜甜度和水分更高,更有嚼勁。
三年來,基地分別種植蘿卜、苦瓜、香菜、辣椒、四季豆等反季節蔬菜。基地請來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當技術指導,并投資10多萬元建了冷庫。銷售前,對蔬菜進行預冷,使蔬菜賣相更好。銷路上,基地和當地超市聯系,設立專柜,其余的菜全部銷往三明市區和寧化縣城區蔬菜批發市場。
馬建明說,基地里蔬菜都是施生物有機肥,具有原生態的特點。此外,高山上還可以種植反季節蔬菜。今年,基地種的反季節四季豆供不應求,每天能銷售1000多公斤。
三年來,有苦也有甘。基地也曾遇到蔬菜滯銷的問題,但在馬建明的努力堅持下,基地的蔬菜銷路越來越好。這幾年,公司發展取得一定的成效。2016年,公司被三明市政府評為第四輪(2016-2018年度)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今年,公司被省商務廳評為2017年度福建省城市副食品調控基地,被省農業廳評為福建無公害農產品蔬菜基地。
除了種蔬菜,基地還種植了100多畝的薏米和600多畝西瓜。馬建明介紹,高山地區晝夜溫差大,種植的西瓜皮韌,甜度高,并且耐運輸。
馬建明的高山西瓜引起了省內一些自媒體的興趣。廈門一家自媒體專門到基地拍攝視頻。短短5分多鐘的視頻在各大視頻網站播放后,觀看量達到了11.2萬次。
有了媒體的大力宣傳,基地的西瓜也格外好賣。今年基地共收獲150萬公斤西瓜,銷售額達到300多萬元。
公司有盈利,不忘當地的村民。“十九大報告中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出了明確要求。咱建這個蔬菜基地不光為了自己賺錢,也要幫鄉鄰們脫貧,大家一起奔上致富道路。”馬建明說。
基地除了向農戶支付土地流轉租金,還優先安排長坊村民到基地務工。在基地常年務工的有20多位村民,其中貧困戶有10位,平均月工資能達到3000多元。
今年40多歲的貧困戶張牙佬,腿腳不便。基地就安排他專門分揀蔬菜。“現在一天不出門,我也能拿上100元工資,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張牙佬說。
“我希望接下來能把基地做大做強,豐富蔬菜品種,或者引進更多的投資人,和我一起把高山蔬菜種得越來越好。”馬建明又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