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鐵嶺縣凡河鎮藥王廟村62歲的村民馮紹東按照約定,載著6筐剛剛采摘的西紅柿來到行政中心機關食堂,卸完車、檢斤、送入冷藏庫后,食堂工作人員立即給他結算了菜錢。“上午剛給凡河新區興隆大船超市送了一趟,下午又來這兒送一趟,這下子家里的西紅柿賣得差不多了。”馮紹東如釋重負地說。
一個星期以前,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馮紹東有些沉不住氣了:家里3個冷棚里的2000來斤西紅柿陸續成熟,銷路卻還沒有著落。馮紹東告訴記者,種了30多年西紅柿了,頭一回遇到這種情況。11月以前,還有外地客商前來收購,今年因為自家的西紅柿成熟得晚,一部分西紅柿沒趕上大批量收購。這段時間因為村里的西紅柿產量少不夠車,客商都不愿意來。前一陣,馮紹東在駐蹕園早市出攤,每天能賣出去300來斤,這幾天天冷了,出早市西紅柿容易凍壞,他就開始想別的辦法。聽說“科普之冬”活動致力于搭建農商對接平臺,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輾轉找到了市科協。
市科協相關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立即啟動“科協+超市”的農超對接模式,與新區大船MALL有關負責人取得聯系,12日,馮紹東就向大船送去了近200斤西紅柿,前前后后4次共向大船超市送去了1000來斤西紅柿。同時,市科協又與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服務科有關負責人聯系,商量解決辦法。服務科經研究,協調機關食堂分兩批采購了500多斤西紅柿。銀信物業公司采購部賈經理表示,馮大爺的西紅柿質優、口感好、價位合理,公司采購后陸續分發到所服務的3家食堂,并承諾如有需要,還將與馮大爺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