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的大棚蔬菜面積有500畝,露地蔬菜500畝。我這300畝大棚秋延辣椒,目前畝產達到2000斤,預計達到5000斤,畝收入達到12000元沒問題。”11月20日,西洞庭管理區祝豐鎮氈帽湖村,48歲的村民、新型職業農民付建軍,樂呵呵的向前來指導的常德市農委蔬菜科、科教科的專家“數錢”。一波寒潮的來襲,沒給這位48歲的漢子增添“寒意”,仍是滿心的溫暖和幸福感。
付建軍今年48歲,西洞庭管理區祝豐鎮氈帽湖村村民。2015年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幾年的發展,其效益與影響不斷擴大。創新:秋延辣椒+再生辣椒。效果:2017年付建軍大棚蔬菜面積發展到500畝,露地蔬菜500畝; 2017年全村大棚蔬菜面積發展到1500畝,露地蔬菜2200畝。村民人均增收800元。市農委領導肯定地說:“付建軍這個新型職業農民,種蔬菜特別是秋延辣椒+再生辣椒模式在常德的影響大,不光是自己致富,帶領全村人發蔬菜財的效果好。”
一、多種嘗試,找準蔬菜發展路。
種過甘蔗、棉花、大棚西瓜……付建軍夠“折騰”, 因市場原因沒賺到什么錢。卻沒掙到錢。 2013年付建軍種大棚西瓜失敗后,嘗試著種秋延辣椒,讓他沒想到的是,2013年4個大棚、2.6畝地的辣椒賣了1.4萬元。他說,比種甘蔗強多了。隨后,他快速發展,到2014年已發展到24個大棚、12畝辣椒。2015年付建軍參加了管理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要致富,當然得科學。為此,他想“拜師”提高種植的成功率。在西洞庭農教辦等單位的對接下,他成功的向常德市農委蔬菜科專家、湖南省農科院專家取到了真經。
2016年2月,他多方拜師求藝,為確保種植成功,他3次往返省農科院虛心學習,8次請教市農委蔬菜科專家。把去年的12畝秋延辣椒全部剪去枝丫,蓄一季再生辣椒,減少了好幾道生產環節,省工、省種減少了1萬元的生產成本。4月15日,再生辣椒上市,每公斤批發價11元至12元。一個月的時間,他的再生辣椒賣了12萬元,6月就重新栽種秋延辣椒,來年再蓄一季再生辣椒。付建軍算了筆賬,12畝大棚辣椒加5畝露地辣椒,種一季收兩季,可以獲得25萬元的收入。2017年付建軍參加中組部、農業部聯合舉辦的創業培訓班,培訓回來,發展生產的勁頭更大了,2017年大棚蔬菜新擴200畝,帶動西洞庭高效蔬菜的快速發展。
二、科學種植,筑強蔬菜發展路。
付建軍種田講究科學,摸索了成功經驗。秋延辣椒,要抓住幾個關鍵:選好品種:豐抗21、湘研15號;一般7月中旬育種,8月中旬移栽;施移栽前每畝100斤硫酸鉀復合肥+菜枯400斤+500斤有機肥;每采一次辣椒,就追施一次肥;加蓋拱膜:每年11.15日前大棚內加蓋拱膜,確保安全越冬。再生辣椒四個關鍵措施:剪枝時間一般要在2月份進行;剪枝結位不要超過20公分,及時抹去贅牙;剪后及時噴施防病藥劑一次,每畝20斤速效性水溶肥防低溫;2月份——3月份晴天時,中午敞開兩頭膜,下午4點以后要蓋好。雨天不要敞開兩頭膜。2016年300畝秋延辣椒畝產值8000元,收獲后全部蓄再生辣椒,畝產值也達到8000元,畝綜合產值16000元。
三、積極營銷,拓展蔬菜發展路。
種植蔬菜不光是要種好,銷售是一個很重要環節。如果只埋頭種菜,不了解市場信息,那也難賺到錢。2015年在長沙馬王堆農副產品中心買下一個攤位,100平方左右,2016年在寧鄉大河西農副產品中心買下一個攤位,100平方左右。現在買了2臺15噸的大貨車,專門跑市場。6個人的銷售團隊專門在長沙、寧鄉了解市場。
四、示范帶動,共享蔬菜發財路。
“我能甩掉貧困的帽子,還是要感謝付建軍,”氈帽湖村貧困戶徐澤平滿是感激地說:“我2016年搭4個大棚種秋延辣椒,是一無資金,二無技術,是付建軍上門借我兩萬元,幫我建棚,還手把手的教我,我的產品他還幫我收購,2016年我4個大棚賺了近兩萬元,年底我上門還付建軍2萬元時,付建軍說不急,明年再賺了還。”
“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奮斗目標”付建軍樸實地說。
“我們村共有貧困戶67戶,貧困人口161人,這兩年來通過付建軍的示范、幫助,全村有89人因種秋延遲辣椒脫貧,全村成了因產業發展脫貧的典型村,每年有近40名貧困人口在付建軍的基地務工,每人的勞務工資達2萬元以上。”氈帽湖村黨總支書記童方清高興地說。
五、擴大生產 ,延伸蔬菜發展路。
2016年年初付建軍與祝豐鎮簽訂800畝土地流轉合同,發展大棚蔬菜生產。分二期開發建設。第一期300畝大棚在2016年建成。全部種上秋延遲辣椒,第二期200畝大棚2017已建成。2017年付建軍將建蔬菜冷庫、搞蔬菜蔬菜的加工,以鮮銷產品向精深加工轉型,不但提高蔬菜的產值。
辣椒花開氈帽湖,全村人幸福安康,這就是新興職業農民付建軍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