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藥材原料霉變”這一詞成為了大家討論熱點,這事件源于前段時間,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信息稱,包括修正藥業(柳河廠區)、陜西摩美德等以中藥材為主要原料的制藥企業在飛監中發現有部分原材料發生霉變。那么中藥原材料霉變會不會造成產品不合格,會影響功效呢?
據了解,中藥材原料霉變是中藥制藥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和難題。由于中藥原材料有其生長時期和季節,因此,收購和儲備原材料是中藥企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項工作。
植物在一定溫度和濕度下,機體受霉菌或其他細菌寄生,會發生霉變、腐爛,最后完全分解為礦物質、二氧化碳和其他碳類化合物,而這也是絕大部分生物從生存到死亡自然歷程。而由于溫度和濕度是儲存過程中最難控制的兩個環節,所以,霉變是中藥企業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一直難以解決的難題。
造成原材料霉變的原因有很多種。一是,藥農曬涼不當,由于收原材料按“干貨”重量算錢,藥農為了多收入不愿意曬干,還有,藥農晾曬過程中照顧不周,導致發霉。二是,中間商存儲時管理不當發霉;三是,在運輸過程中遭雨淋發霉;應該說以上三個環節,絕大部分在入工廠驗貨時就會發現,當然也不排除“漏檢”。藥監局提到的修正“故意編造虛假檢驗報告”就是指的藥材原料返魂草的檢驗報告,而非肺寧顆粒產品。而據了解修正現在也正積極調查這虛假報告是藥農有意提供的,還是已辭退被查處生產廠家負責人工作疏忽造成的。第四個原因就是工廠自身管理原因,一般來說,工廠驗收合格原材料后,還會進行第二次晾曬,然后再入庫房。當然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溫度、濕度沒控制好,或晾曬不足,在存放中就有可能發生霉變。
在收購和儲存各環節上都有可能發生霉變,對企業來說防止原材料霉變是一項艱巨、復雜工作,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發生霉變或腐爛。但是面對難題,中藥企業必須直面前行,不斷規范工作流程,才能保證原材料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