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讓葡萄栽培更精細
然而,葡萄能種到這么精致,還依靠“物聯網”。
“原來種葡萄,必須要靠經驗。拿起土塊來捏捏,才能知道干濕程度。現在則不同了。”戴希元告訴筆者,他的葡萄園里采用了物聯網技術,可以完全實現對葡萄大棚中的土壤水分含量、養分進行實時監控,這為葡萄種植提供了科學分析的依據。如果數據顯示濕度不夠,那么輕點手機發出指令,根據預先設置好的程序,自動啟動水泵給葡萄噴灌。并且,因為大棚內安裝了移動視頻監控,農戶在家中只要通過電腦或手機,即可隨時看到大棚內部的情況。
現在的戴希元每天醒來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了解大棚的情況,土地干不干,溫度高不高,發一個短信就可以知道。正說著,大棚的天窗慢慢打開。原來,因為無線傳感技術,大棚里的溫度是自動監測并傳播到種植技術員手機上的,一旦發現溫度太高,技術人員就要打開大棚的天窗,讓大棚通風散熱。
葡萄園用上物聯網,其作用當然不止是讓種植戶們“偷懶”,少下田,更重要的是,它能節省成本,提高葡萄的品質。
傳統的葡萄種植中,一季葡萄從開始到結束,基本上一畝葡萄地在澆水、施肥方面需要用到30個工。有了這個系統后,現在澆水、施肥,都可以通過系統實現,按照一個工80元計算,一畝葡萄一季下來光澆水、施肥的人工成本就能省下2400元。而且,因為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實現了實時監控,用來灌溉的水也比原來節省50%左右,即節省了成本,也實現了環保。
同時,因為有了這個系統,就能實現產量的可控與在控。戴希元說:“傳統的葡萄種植方式會出現葡萄收成大小年的現象,采用這個系統后,能夠做到控制產量,年年豐產。由這個‘電子保姆’照顧后種植出來的葡萄,無論在水分還是甜度上面都會比傳統種植的要高出很多,葡萄的品質也會高很多。”
節本增效畝產效益上萬元
除了限根栽培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戴希元的葡萄園里還應用了許多新鮮有趣的技術。讓筆者感到新鮮的是,葡萄地外面全部掛上一層“蚊帳”,而這是給葡萄掛上了透光、透氣、透風的防蟲網。
防蟲防鳥一直是困擾種植戶的一個大問題,既不能使用劇毒農藥,更沒有時間天天耗在地里驅趕,給葡萄罩上防蟲網,防止鳥進入地塊中,同時采取誘蟲燈、粘蟲板等物理方法防止進入網內的害蟲,這樣一來,葡萄的品質得到了保證,價格也比普通葡萄高1到1.5倍。
戴希元給筆者算了一筆經濟賬:“掛防蟲網每畝葡萄投入需要1200元左右,可以使用三四年,每年可以減少農藥投入300元左右,葡萄價格比一般葡萄高1到2元,每年每畝葡萄可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今年他種植的100畝的葡萄,就有許多客戶前來訂購,普通葡萄4到5元一斤,這里的葡萄就賣到8元一斤,每畝效益在1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