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吳茱萸價格一路走高,預計最高可能賣到300元一公斤,你那還種有吳茱萸嗎?”近日,家住南寧市邕寧區新江鎮那了村的黃金益接到收購吳茱萸老板的電話,這使他興奮不已。
1995年,黃金益看到同村人從河池帶回吳茱萸苗。他懷著好奇心試種了4畝,當時還有其他6戶農戶跟著一起種。可是吳茱萸市場價格一直很低迷,其他6戶陸續把種植的吳茱萸給砍了,改種傳統農作物。只有黃金益一直堅持到了2017年。看著近兩年吳茱萸價格上漲,黃金益頗有感觸,“在種植吳茱萸的22年里,吳茱萸價格最低時每公斤16元。人家紛紛砍掉吳茱萸時,我也受到影響,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去年,吳茱萸價格一路上漲,至今年平均每公斤達到150元,收益大大提高,“也不枉我堅持了那么多年。”他說。
黃金益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吳茱萸生命力強,藥樹能存活20至30年,耐病蟲害,是一項成本投入低、人工耗費少的種植項目。即使吳茱萸價格低至16元一公斤,也跟種植傳統農作物的收益持平,“況且吳茱萸的田間管理也比較輕松,不用請人工幫收,何樂而不為。”他笑道。
黃金益介紹,吳茱萸成活率、掛果率高,三年期的吳茱萸樹最高產平均每株每年收獲干品1.5公斤左右,以每畝可種植120株來計算,年畝產吳茱萸干品180公斤左右。從8月份開始,黃金益已采摘了300株吳茱萸,“如果天氣好,9月底前能把剩下的400株采摘、曬干并出售,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預計我們今年可賺到近10萬元。”
在黃金益的影響下,今年那了村有30戶農戶種植吳茱萸共170多畝,其中有一戶貧困戶種了20多畝,那了村逐步走出一條“黨建帶動產業富民、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現在,不少農戶希望成立互助會或專業合作社,帶著他們‘抱團’闖市場。同時希望引進深加工企業,發展訂單農業,真正將這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那了村支書潘騰明告訴記者,吳茱萸給全村經濟發展帶來了希望。
滿山遍野的吳茱萸不僅點綴了鄉間綠意,也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潘騰明說,未來,那了村希望發展“黨建+互助會+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方式,讓吳茱萸種植真正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特色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