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柳泉村黃花種植示范基地,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駐柳泉村第一書記虎正南和30多名村民正忙著除草。
“柳泉村1萬多畝地,過去都種玉米,成本高,效益低,產業結構不合理。2015年以來,扶貧工作隊積極引導村民種植黃花,現在黃花種植面積已達2000畝。”虎正南說。
2014年以來,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先后派駐兩批共4名干部駐扎柳泉村開展扶貧工作。3年來,該工作隊在時任第一書記陳文鵬的帶領下,先后爭取到了2000多萬元的幫扶資金和項目,開展了“綠洲行動”“快樂雷鋒工程”、慰問義演等活動。2015年,柳泉村脫貧銷號。村民雖都已脫了貧,但扶貧隊認識到,只有找到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才能真正實現脫貧富民。
駐村期間,陳文鵬和隊員虎正南、苗軍等深入紅寺堡區太陽山鎮、鹽池縣惠安堡鎮等周邊考察,調研黃花產業的現狀及前景。扶貧工作隊認為,柳泉村有種植黃花的優勢,黃花效益比玉米高10倍,是高效節水作物,是助力柳泉村致富奔小康的“黃金產業”。
隨后,村上的致富帶頭人楊勇在扶貧工作隊的鼓勵下,2016年底成立了紅寺堡首個農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探索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發展黃花產業。合作社流轉了74戶建檔立卡戶共計625畝土地種植黃花,并從甘肅鎮原縣引進優質黃花種苗,以每天80元雇傭村民務工,規模化、規范化整理土地、栽植黃花,建成了黃花示范種植基地。
一面是黃花示范種植基地的引領,一面是扶貧工作隊到農戶家里動員。最后,村上農戶打消了顧慮,種上了黃花。
今年,接任柳泉村第一書記的虎正南積極爭取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支持,購買了26臺價值7萬余元的微耕機,發放給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貧困戶等,解了廣大農戶勞動力不足的燃眉之急。同時,扶貧工作隊還積極與農牧、國土、工商等部門對接,為柳泉村注冊富硒黃花菜品牌而奔走。
“駐村工作隊大力扶持柳泉村黃花菜種植,不僅促進了柳泉村種植業轉型升級,還吸引了5000余人次的貧困勞動力參與種植、除草等,為貧困戶增收40余萬元。”柳泉村村支書王強說。
“柳泉村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填補了柳泉鄉無規模化、規范化種植黃花的空白。”虎正南說,目前,黃花長勢良好,豐收在望,明年村民們就能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