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早晨,清風微涼,幾縷柔和的晨光穿過薄云落在身上。此時的珠城早已從睡夢中蘇醒,每天6點半準時開市的藍天農貿市場內已是人來人往,十分熱鬧。住在金山花園小區70多歲的市民趙女士拉著買菜的小推車在攤位前精心挑選要買的蔬菜。
“現在每次逛菜市場,都有逛大超市的感覺,你看這市場里燈光明亮,地面干凈,蔬菜分門別類擺放有序,攤販們個個熱情周到,冬暖夏涼環境好,買菜放心、舒心、順心。”趙女士笑著說。
“逛農貿市場買菜就像逛超市”,采訪中很多市民有這樣的感受。今年以來,在去年12家農貿市場完成提升改造的基礎上,我市又有12家農貿市場完成了改造,總投資約5000萬元,改造面積5.2萬平方米。農貿市場刷新了“顏值”,讓居民的菜籃子提得更舒心、放心。
舒心 買菜就像逛超市
“以前菜市場里黑乎乎的一片,地面坑坑洼洼,水產攤前都是水,我們年紀大的來買菜都生怕滑倒,現在好了,再也不用擔心路滑不平整了。”在群力街農貿市場買菜的方女士說。
近日上午,全德米亞農貿市場,許多市民帶著孩子來買菜。“以前去菜市場買菜是不敢帶孩子去的,一方面市場亂哄哄的,另一方面也怕太臟,委屈了孩子。”市民李女士推著2歲左右的寶寶,買完菜后坐在休息區休息。
米亞農貿市場內燈光敞亮、地板锃亮,幾名保潔員正在打掃衛生,有的拿著掃帚在前面清掃走道內的垃圾,有的開著洗地車緊隨其后。走在光潔的瓷磚上也沒有腳滑感,因為地面鋪設的是防滑地磚。市場內張貼懸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益廣告,每個經營攤位物品擺放整齊有序,亮證經營,證照齊全。蔬菜區、熟食區、水果區、肉類區、水產區等區域劃分明確。農貿市場內,懸掛著滅蠅籠和誘蚊燈等。
“市場里裝了中央空調,冬暖夏涼,還裝有電梯、貨梯,消費者舒心,我們也開心。”米亞農貿市場內的攤販徐玲說,以前賣菜風吹日曬,搬進米亞農貿市場后,市場裝了客運扶梯后消費者到樓上買肉和豆制品的多了,他們生意也好了,以前2個人就能忙過來,現在要3個人。
放心 蔬菜檢測嚴把“入口”關
蔬菜是否有農藥殘留、豬肉是不是“注水肉”、魚蝦中是否含有非法添加成分……十分在意全家人“入口”安全的市民蔡女士,每次買菜都要問問蔬菜產地是哪?有沒有打農藥?“以前是不問不放心,現在好了,產地會公示,還有專業人員對蔬菜檢測,這下能放心的購買食用了。”在藍天農貿市場,每個攤位前都有公示欄,公示蔬菜的價格、產地等信息。
在藍天農貿市場市場入口處設有快檢信息公示欄,上面有10多種瓜果蔬菜是否含有農藥殘留或漂白劑的檢測結果。在菜市場設立的獨立檢驗檢測室內,有檢測人員拿著從市場內隨機抽取的蔬菜等進行檢測。
“建立快檢室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每次檢測結果都第一時間通知我們,讓我們賣菜也沒有了后顧之憂。”蔬菜攤販王先生說,快速檢測、實時公布結果,避免了“問題蔬菜”流出,降低了自己的經營風險。“這樣的快檢室,免費、便捷、權威,為我們維權提供了證據。”正在買菜的陳女士說。
目前,全市已有30多家標準化農貿市場配備了食品快速檢驗室,每天對市場內銷售的農產品隨機抽檢15個批次,并免費檢測市民送檢的農產品。
農貿市場內隨處可見的監控,也讓市民感覺放心。在銀河農貿市場活禽區,市民林先生正抬頭看活禽區前的電子屏幕,攤販正將其購買的小公雞宰殺。“以前買雞都是拿到里面宰殺,你看不到宰殺的究竟是不是自己買的那只雞,現在有監控,全程都能看到。”
省心 不用帶零錢也能把菜買回家
在米亞農貿市場內,很多攤位前豎著支付寶及微信收款二維碼,消費者購買蔬菜后,不用再全身搜零錢,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就能付款,方便了很多消費者。“買菜不用帶零錢了,也不用考慮攤販找的一毛兩毛的零錢沒地兒放了。”年輕的市民古先生說,他去菜市場買菜常被找一大把零錢,現在買菜直接用手機支付,安全省心。
“我們還將跟第三方平臺合作,消費者在網上點單、買菜,我們直接把菜給消費者送上門。”米亞農貿市場負責人如是說。記者走訪新天地、藍天花園、緯四路、群力街等農貿市場,發現不少市場內建立了網絡配送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打包發貨。網絡配送中心的建立,實現“網上交易、市場采購、分揀配送”的線上線下全程服務,完善居民多樣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