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匯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匯豐)推出了“雙草”(草甘膦+草銨膦)復配除草劑,這也是我國第一個推向市場的“雙草”產品,引起業內關注。
同是滅生性除草劑,草甘膦和草銨膦一直以來被認為不能復配。但隨著不少雜草對草甘膦抗性增加,草銨膦效果受溫度和濕度影響較大,二者復配互補短板便被提上日程。
2010年,永農生物科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農生物”)第1個向農業部提出“雙草”復配產品的登記申請,草甘膦和草銨膦混配有助于解決草甘膦抗性問題,同時也可擴大草銨膦使用量,但由于政策不允許,未獲得通過。
其后,隨著對“雙草”登記申請的企業越來越多,2014年,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委托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牽頭啟動“雙草驗證”項目,對草甘膦和草銨膦可混性進行聯合驗證試驗,明確是否可混、混用比例、劑量等及不同地區的藥效表現。當時參加聯合試驗的企業有13家,包括永農生物、廣西匯豐等。
在聯合試驗啟動了3年后,今年5月份,參加聯合試驗的其中5家企業率先獲得了“雙草”產品登記,其中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德浩化學有限公司、山東兆豐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均取得了“雙草”臨時登記,廣西匯豐則取得了正式登記。“其他做聯合試驗的廠家的雙草產品今年年內都會出來,加上沒有參加聯合試驗的一些廠家,估計會有十多個‘雙草’產品同時推向市場。”國內一除草劑廠家負責人表示。
今年內將有十多個"雙草"產品推出
記者在中國農藥信息網上查詢得知,目前取得“雙草”產品登記的有5家企業,廣西匯豐先人一步取得了正式登記,并第一個將“雙草”產品推向了市場,其它4家企業取得的均是臨時登記。“當時想著臨時登記證件會下來得快一些,所以申請了臨時登記。”取得臨時登記的一廠家負責人表示。
而最早提出“雙草”登記申請的永農并不在五家之列。“永農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永農生物營銷總監張崇峰表示,永農申請登記的作物是柑橘園,而藥檢所聯合試驗后,統一的意思是登記對象定位在非耕地,因此申請登記在非耕地上的一些企業就率先拿到了登記證,而包括永農在內的其他十幾家企業的登記申請被退回并要求改成非耕地。“很快這十幾家企業的登記也會下來。”
為什么登記在非耕地上下證會比較快?
這是因為,滅生性除草劑幾乎都是登記在非耕地雜草上。如敵草快、草甘膦、草銨膦、咪唑乙煙酸、甲嘧磺隆、氨氯吡啶酸、氯氟吡氧乙酸、苯嘧磺草胺、甲磺草胺、2甲4氯等,及滅生性除草劑與2,4-滴、乙氧氟草醚、乙羧氟草醚、麥草畏、精吡氟禾草靈等混配(含三元)的500多個產品。
據了解,我國田園雜草有1,450種,耕地主要雜草有31種,其余大部分都長在非耕地。非耕地包括防火道、路肩、油庫、耕地周圍(作物行間)等。
目前取得登記的5個“雙草”產品在登記作物上都是非耕地,在含量上也差別不大。除了山東德浩的含量是3∶1(草甘膦30%,草銨膦10%)外,其他4個產品含量相同,都是草甘膦30%,草銨膦6%。草甘膦和草銨膦的含量比例是5∶1。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牽頭“雙草”聯合試驗的研究員李香菊在一次行業除草劑會議上曾指出,“雙草”產品的混用比例是關鍵。2014年部分企業草甘膦?草銨膦登記申請未通過評審,原因就是未說清提供的混用比例下的聯合作用、殺草譜、速效性和成本。根據聯合試驗的結果,草甘膦和草銨膦含量比例在3∶1、4∶1和5∶1時,對多種雜草如馬唐、千金子等都有相加作用。這也是聯合試驗推薦的混配比例范圍。但目前來看,多家企業都選擇了5∶1這個比例。
"雙草"復配優勢明顯
草甘膦和草銨膦雖然都是滅生性除草劑,但二者的傳導方式并不一樣。草甘膦是內吸傳導滅生,草銨膦則是半內吸或內吸很弱無傳導的觸殺滅生。在殺草速度上,草甘膦一般要7~10天見效,草銨膦一般為3天(正常氣溫)。另外,在殺草譜上,二者也有很大不同。草甘膦殺草譜為大部分禾本科、闊葉、莎草科雜草及灌木,對多年生深根雜草防效理想,對周邊作物安全性差;草銨膦殺草譜包括大部分一年生雜草,殺草較徹底,對周邊作物安全性好。
根據聯合試驗的結果,草甘膦和草銨膦在適宜比例混配,能擴大殺草譜,加快殺草速度,提高防效,降低成本。廣西匯豐營銷總監芮凌暉指出,“雙草”混配能發揮草甘膦和草銨膦1+1>2的效果,互相彌補“雙草”的短板。比如草銨膦原本受溫度(高低溫)、雨水等天氣影響較大,在這些極端天氣條件下效果不能充分發揮,返青較快。比如草甘膦目前對多數雜草抗藥性較強,殺草不徹底,需要加大用量。二者復配后,受極端天氣和抗藥性影響大大降低,使用范圍增加,殺草效果突出,而用量的減少,則為農戶節省了使用成本。
以目前廣西匯豐的“雙草”產品來看,一公斤定價在40~45元之間。這樣算下來,農戶的使用成本大概在6元一桶水。而草甘膦的使用成本,在無抗性雜草區域,是3元一桶水,在抗性雜草區域,由于用量增加,有些使用成本可達10~12元一桶水。草銨膦正常使用成本在8~10元一桶水。
定位在抗性雜草市場,未來競爭激烈
對于“雙草”產品,廣西匯豐的定位是抗性雜草,未來主推市場是華南區域經作區深根果園。盡管目前是登記在非耕地上,但芮凌暉表示,匯豐后期會擴增作物登記。而永農對“雙草”的定位是抗性草甘膦市場,認為未來主要市場在根部比較深的成年果樹區,比如多年生的柑橘園、蘋果園等。
也就是說,無論是廣西匯豐還是永農生物,都將目光瞄向了抗性雜草市場。事實上,其他“雙草”廠家對該產品的定位也和上述兩家企業相差無幾。
這并不讓人意外。因為近幾年來,我國抗性雜草的發生愈來愈普遍。據了解,我國有35種雜草對10類除草劑產生抗性。尤其抗草甘膦的雜草愈來愈多,其中牛筋草、小飛蓬等對草甘膦抗性嚴重。
產品成分相同,含量相同,定位相似,加上同年推出,“雙草”產品未來的競爭激烈是可以預見的。而且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還會有不少企業跟風登記“雙草”產品。
那么“雙草”產品未來有無可能取代草甘膦和草銨膦成為一個滅生性除草劑大單品?
張崇鋒認為,“雙草”很難成為超級大品,因為作為一個混配產品,其從使用成本上來說不如草甘膦,從安全性上不如草銨膦,只能在抗性草甘膦市場有一定的細分。芮凌暉持有同樣觀點,在他看來,“雙草”產品的出現對草甘膦影響較大,可以取代一部分草甘膦市場。但要成為除草劑市場的大單品,還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