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留晚照,排列整齊的魚塘水面如鏡;微風拂稻浪,水墨丹青般的畫境引來眾多游客。“一場秋雨一夜涼,下雨降溫后水中容氧量增加,魚兒很活躍,特別適合垂釣。”8月23日,毗鄰洞口縣毓蘭鎮半江風景區的半江生態休閑垂釣漁場不時傳來歡聲笑語,來自邵陽市區的劉先生和幾名“鐵桿釣友”正各顯神通,忙個不停。
近年來,毓蘭鎮以半江3A級風景區為龍頭,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拓寬貧困人口就業增收渠道。該鎮山陽村發揮毗鄰半江風景區的優勢,引來半江源頭活水發展生態漁業,加快了脫貧步伐。
今年40歲的王長江是半江生態漁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2015年,他與朋友在外地休閑垂釣時,偶然發現生態養魚蘊藏商機,很快與3位好友達成共識,利用半江生態旅游風景區便利的交通和優質水源,開展生態養魚。當年9月,經反復考察論證,他們租賃山陽村九狼丘連片200畝土地,投資200余萬元,建成集特種漁業養殖、觀光垂釣和休閑旅游接待于一體的生態養魚基地。
半江水庫無污染,山泉水四季長流,優質的水源養出活力十足的生態魚,一網撒下去,魚兒紛紛往上跳,這種會“跳”的生態魚很受消費者青睞。“今年端午節前一天,就賣出1500多公斤魚。”王長江介紹,為了養好會“跳”的魚,養殖基地常年聘請專家指導,并以每公斤0.6元的價格收購周邊13個貧困勞力從野地里割來的青草。“青草成本低,更重要的是能提高魚的品質。”王長江說。
生態養殖加休閑觀光前景看好,為帶領鄉親一起致富,王長江推廣“合作社+公司+貧困戶”多元股份合作模式,保障合作社、貧困人口在產業發展中獲利,有效推動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目前,養殖基地建成了四通八達的行車道以及納涼、垂釣、親水步行綠道,途中還設有親水平臺和水中亭榭等。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特種魚養殖,再發展150畝有機生態園和200畝農業觀光區,以漁業基地為載體,對外開放休閑垂釣,依托半江風景區旅游升溫,將半江生態漁業打造成集休閑、娛樂、垂釣、體驗農家生活于一體的好去處,讓更多鄉親實現致富夢。”王長江說。